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资源 >> 闯关断头路,他这样做好通关攻略
“哒哒哒哒……”日前,大连路东延项目施工现场,再次响起熟悉的作业声。
张峰在工程施工现场调度进展。王彦博摄工地旁,在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待了半宿的项目负责人张峰,起身洗了把脸,再次拿起笔对着墙上的施工图圈画起节点进展。按理说,曾先后参与我市数十条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张峰称得上身经数战。为啥这次,他却显得格外谨慎?“大连路断了十多年,能开工就很不容易。”张峰不禁锁紧眉头,打通一条“断头路”远比修建新道路要难上数倍。“每道工序都是一道关卡,整个推进过程更像是在闯关。”大连路东延项目全长多米,沿线经过西河北村、东河北村、柴峰小区等住宅小区及山体,地下则是错综复杂的管线管网。千头万绪的要素“纠缠”一起,“断头路”的贯通也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连路东延辅路通车。资料图“大环境复杂,小环境更棘手。”张峰回忆说,第一次拿到施工方案时,浮现在他脑海中的只有一个词“不行”。“传统施工方案并不适合该项目。”为优化施工方案,距预定开工日期前一个月,张峰同团队成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大连路至昆明路所辐射区域考察。一圈圈转下来,方案推了再推,内容改了又改,根据工程总进度目标要求以及工程的重、难点,最终确定采用“三阶段分时法”——把项目分成三个重要节点,即古寨西路下穿通道、架设米的高架桥、开挖米的山体隧道。
工程机械在进行下穿通道施工。姚威摄原以为有了“三阶段分时法”,项目翌日便会开工。没想到,“断头路”的“闯关之旅”才刚刚开始。“古寨西路下穿通道是最早开工的部分,更是确保项目后续工程顺利与否的第一关。”站在下穿通道的施工现场,张峰叹了口气。下穿通道工程紧挨热电集团,中心城区的供暖管道、蒸汽管道均从此处经过。同时,地下铺设着周边社区生活所需的电力、供水、燃气、通信等管线。管线迁改方案定不下来,挖土机、打桩机、施工队到场后有劲也无处使,只能在一旁干着急。于是,张峰决定将古寨西路下穿方案单独拎出,在高新区市政局的配合下,组织热电、供电、燃气、水务、消防等部门召开碰头会,将老旧管线搬出施工红线外,商讨新管线接洽位置。
古寨西路下穿工程现场。孙大伟摄年4月,各管线分管部门依次进厂,交叉施工。前后用时5个月,“缠绕”的管线理顺清晰,新管线相继投入使用,下穿通道施工队正式进驻动工。闯过第一关,大连路东延项目进入第二阶段。隐藏的第二关卡随之“上线”——夹在住宅小区与热电集团冷凝塔间的高架桥架设成了新难题。“这是整个项目最大的难点。”张峰说。高架桥的南侧为40米高的高边坡,边坡坡面有十多米厚的杂填土,地质情况复杂,坡顶为阮家寺小区住宅楼,桥北侧则紧挨热电集团的冷凝塔;总间距不足百米的作业面,给施工队带来考验。“解决不好小区、企业以及施工队三方需求,高架桥工程段就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张峰说,想架桥首先要保障住宅、生产、施工三方面的安全。阮家寺小区已建设20年有余,经多方咨询,原施工单位、施工图纸难以找寻,无法依据图纸获取楼体基础、结构等信息。没有捷径可走,只好采用“笨办法”——开挖探坑。前后一周,探坑挖了六七个,地基结构形式、基础埋深、持力层性质等情况逐渐摸清。结合实际情况,张峰组织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召开专题会,优化原边坡防护设计方案,既保证了坡顶楼房的稳定、安全,又节省了工程投资。获取了第二关的“通关攻略”,高架桥工程段仿佛按下“快进键”:已经完成一级边坡的挂网锚喷支护及二级边坡的预应力锚索施工,桥梁桩基工程已完成4个墩台的灌注桩施工。“高架桥工程动工预示着道路贯通又近了一步。”相比于第一阶段的“难受劲”,谈论起第二阶段的闯关经历,张峰的话语中多了些许骄傲。“年6条断头路都打通了,我们信心很足,争取早日给大连路续上‘头’,让老百姓出行更加畅通。”临近中午,张峰回到办公室继续投入繁忙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