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发展 >> 大国工程走出国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
6月25日,经过8年建设,由中铁大桥院参与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为通车仪式剪彩。
帕德玛大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偏西南约40公里处,横跨帕德玛河,被当地居民称为“梦想之桥”。大桥于年开工建设,年建设完成,历时8年,大桥为公铁两用大桥,主桥长6.15公里,采用双层钢桁梁结构,上层为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时速公里,下层为单线铁路,设计时速公里,大桥合同额为15.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6.7亿元,是中国公司在境外中标的最大单体桥梁项目,此次通车的是公路层。
万次,“锤”出大桥坚实根基
帕德玛河河床主要由超细砂和软黏土构成,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给大桥建设带来艰巨挑战。
“帕德玛河的河床松软的河床,不但承载力极低,而且极不稳定,因此基础施工成为大桥建设的最大难点。”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副经理沈涛介绍,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每个主墩由6根直径3米、长米、重吨的超级“巨无霸”钢桩构成,钢桩的斜度为1:6,仿佛是凳子的6只脚,让主墩能牢牢立于水中。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桥梁钢管斜桩。
沈涛告诉记者:“为将钢桩牢牢插进河床,中铁大桥局还专门采购了当时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压打桩锤MHU。”中铁大桥局机械化施工分公司“锤子兄弟”技术负责人杨乐说,MHU锤在帕德玛大桥历经10次解体大保养,累计锤击次达万次,超过了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桥梁施工项目钢桩插打的总锤击次数。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李极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为稳固大桥,建设者们必须把钢桩打入河床下米深处,平均需要两到三万次锤击才能将一根桩固定到位。
“这是一座边适应、边设计、边变更、边施工的桥梁,桥墩的方案基本都是‘量身定制’,光插打试验桩我们就花了4年。”沈涛回忆,有时打桩打到米左右的时候就打不动了,一锤只能打下去1毫米,反复多次的锤击对锤子伤害极大,一开始,锤子坏了项目部要等德国的专家过来修,后来项目部自己学会了“诊病把脉”,保养、换零件都没有问题。
多万立方米,开挖粉砂可填满4个西湖
“孟加拉国每年3月至5月为强对流风季,6月至9月为雨季,强对流天气和洪涝灾害频发,再加上帕德玛河地质环境复杂,施工过程面临着各种考验。”沈涛介绍。
帕德玛大桥主桥为米跨钢桁梁结构,整孔钢梁位厚板全焊,并采用整孔起吊安装,整孔重达吨。为了快捷高效地完成架梁任务,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起重量达吨的运架梁一体船“天一号”。施工人员将重量相当于台小轿车的钢梁安放在墩顶,通过吊架上锚点装置和墩顶纵、横移设备调整钢梁位置,依次合龙不同构件。
沈涛表示,每到洪水期,主河槽河水流速达到4.6米每秒,直接影响洪水期钢梁架设安排。加上粉砂会随着水流变化,施工过程中,大型浮吊的铁锚经常被流沙掩埋而无法拔出,最后不得不忍痛割断锚绳而弃锚。施工航道经常受回淤影响,河床不断变化,“天一号”等大型船舶有时会出现搁浅的情况,所以施工过程中还需不定期进行航道疏浚。
“从年到现在,项目部已开挖粉砂达余万立方米,堆起来可以填满4个西湖。”沈涛说。
带动经济发展,受益人口超过万
年大桥刚开始建设时,项目驻地旁只有空荡荡的河面和岸滩。现在,河北岸新建了工厂、加油站等设施,周边居民的生活日渐向好。
在项目部工作两年的孟籍员工乌兹扎,已从一个测量“小白”,成长为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GPS等设备的操作员。他们家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以前家里7口人住在3间总面积不到40平米的小屋内,现在已经盖起了两层楼的敞亮新房。
像乌兹扎这样的孟籍员工还有很多。据统计,自开工建设以来,中铁大桥局已经为当地创造5万余个就业机会。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孟籍员工的职业技能也得到了良好提升,大桥竣工后,能继续服务于其他项目。
“国际化程度高、文化差异大、工程标准不一,这是我们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难题。”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武松介绍,经过不断学习和磨合,施工人员实现了技术、沟通、应变等能力的提升,不仅协调多方高质高效建成了大桥,也向全球同业者展现了中国道桥建设的实力,这座大桥也成了国际合作的典范。
李极明大使说,帕德玛大桥象征着繁荣。据估计,大桥通车后可推动当地GDP增长1.5%,造福孟加拉国1.6亿总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往来不再需要“摆渡”过河,渡河时间由近8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此外,大桥还为泛亚铁路和亚洲公路网补上重要一环,也会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将极大地促进孟加拉国及南亚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通讯员张静管江李翔丁海东丁傲岸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