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液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30608/13967624.html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马数量不多,却精品迭现,既有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有秦始皇陵园陪葬坑的两架精美无比的青铜马车。上图这匹马,有人称之为“中华第一青铜马”,原因既在一个“大”字上,又在一个“重”字上。在迄今发掘出土的青铜马中,就形体大小而言,前有广西贵港马身高厘米,体长厘米,后有四川绵阳马身高厘米,体长厘米,均曾被称为“中华第一青铜马”。而今天的这匹青铜马,其身高、体长均为厘米,完全是按照真实马匹的形体,以1:1的比例用青铜浇铸而成,重达两吨多。单就体量而言,这匹马确实无愧于“中华第一青铜马的称号。马呈站立状,形体精干,肌肉结实,头小微昂,咧嘴作嘶鸣状,颈短而粗,双耳上翘,腿短而有力,前腿绷直,后腿抓地,写实性很强,动感十足。同时,该马还采用了抽象的手法表现其特点,耳呈三叶片状,颧骨扁平,前腿膝盖微凸,前额上部直接铸出象征当卢的花文,双耳间的额头上有插璎珞的纛(读“到”,古代军队中的大旗)。又表现出了马的功能性特征,好像随时准备让主人骑上它冲向战场。从造型看,该马似乎兼具西域汗血宝马和蒙古马的特征,可能属二者的杂交品种,这使得它既有蒙古马的强大生命力,又有汗血宝马的速度和耐力。这匹马从何而来,为何又铸造成这个样子呢?年10月,在樊城一个建设工地上,打桩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只听咔嚓一声,桩机也停止不动了,工人们想让其回位,机器上拉也无法带动,在动用挖土机下挖3余深并将淤土连同倒塌的青砖掀开后,一匹青铜马头暴露了出来,文物部门接报后现勘查确认为一大型砖室墓葬,经申报发掘证实,砖室长13.9米,由甬道、前室、双过道、后室等部分组成,前部还有长长的斜坡墓道,是一座夫妻同穴合葬墓,共清理出包括铜马在内的18大类件文物和近万枚铜钱,不少为罕见的珍品,铜马即其中之一。它紧靠前堂西壁后端站立,穿西过道进入后室正对男主人的木棺,马左侧放置有较多的铜、铁生活用器和大串铜钱,这匹马似乎一方面在继续引导男主人前行,一方面还在护卫着他的财富。发掘者通过详细考证后认为,这是一座三国初期、墓主人身份相当于二千石以上大将军、州刺史一级官吏的墓葬,结合男主人棺中出土2件金丝铁剑和前堂出土一柄大铜刀的情况看,男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位将军,而墓中多件器物独特的风格和铭文内容揭示出他来自西北。或许这位将军生前有一匹蒙古马与汗血宝马杂交的良驹,它跟随主人南征北战,不仅立下汗马功劳,甚至还多次营救主人性命,这匹马死后,主人便用青铜铸造出了同样的一匹马,并跟随他来到地下。专家进一步推测认为,这个墓主人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张济,就是汉末群雄之一张绣的叔叔。张济死后刘表将兵权交给张绣。张济是董卓手下的一员大将,在董卓被杀之后,跟着李傕、郭汜攻打长安,后来率兵攻打荆州,在荆州去世。这匹青铜马出土时,后半身已被桩机打坏,留存有双后腿和数十块铜片,是经我襄阳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近一年的修复后才重新展露其雄姿,现已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收藏,去襄阳旅行的朋友可以到襄阳市博物馆亲身感受这匹马带来的震撼,与中华青铜马之最来一次亲密接触。素材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