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2023/3/27 3:04:13   
生姜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521/4626931.html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坑顶边排水施工→第一次土方机械开挖(基坑南侧20座4-4剖面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基坑东南侧18~19座1~1、2~2、3~3剖面开挖至第一道锚杆下mm处)→边坡支护(第一道锚杆及喷锚)施工→第二次土方开挖(基坑东南侧18~19座1~1、2~2、3~3剖面开挖至第二道锚杆下mm处)→锚杆及面层喷锚施工→第三次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锚杆及面层喷锚施工→基坑底排水施工→桩头割除→基坑底人工修理及承台桩间土开挖→工程验收及移交→后续工程施工

(二)机械土方开挖

1、开挖用挖掘机开挖,坑底部分土方采用吊机配合出土。采用后退式开挖。

2、土方由自卸汽车运输至临时弃土场。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出场地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

3、开挖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刷坡坡度在基坑允许开挖边坡坡率以内。在每一层之间设置宽度为3~4米的台阶。

4、淤泥质土外运会造成道路污染,如果挖出的是淤泥质土,应先在附近场地堆放待晾晒干水后再外运(进行二次运输)。

5、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并挖好后,迅速施工结构工程,并在垫层施工完后及时地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6、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合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处理。当开挖有文物出现时,立即停止开挖,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监理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7、开挖面内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

8、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水(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9、开挖条形浅基坑(槽)不放坡时,应沿灰线里面切出基槽的轮廓线。对普通软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为30~60cm,从开挖端向后倒退按踏步型挖掘;对粘土、坚硬粘土和碎石类土,先用镐刨松后,再向前挖掘,每层挖土厚度15~20cm,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10、地梁、承台坑(槽)放坡按1:1,应先按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挖基坑(槽)或挖较大面积土方时,从地面下挖1m便可开始刷边,挖至距离坑(槽)底0.5m时,应沿坑(槽)边每隔2~3m高差打入小木桩(竹签),并注明标高,同时配备0.5m长的木(竹)标杆苦干根。操作人员用标杆按设计标高找平,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槽宽,修理槽边,铲平槽底,清除余土。

11、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拢动。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开挖至设计标高。

1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随挖土随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图3),将水位降至坑底以下c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13、在基坑(槽)挖土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质变化情况,如基底出现软弱土层、枯井、古墓,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加深、换填或其他加固地基方法处理。遇有文物,应做好保护,妥善处理后再施工。

14、雨期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注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要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以上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15、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加大坡度,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三)土方清槽

1、最后20CM土方宜人工开挖,并应防止坑底土扰动,挖土至基坑底标高24小时内须施工好片石和素混凝土垫层,局部承台进行锚杆施工可在垫层浇筑后处理。同时应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体变形。

2、测量员要多点控制标高,以保证垫层混凝土的厚度清除余土的过程中要避免造成对天然土体的扰动,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在天然地基上操作运行。

3、在垫层施工前要进行承载试验,并请地勘院、设计院、监理验收。

(四)基坑(槽)验收

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挖深度应该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

2、基坑周围5.0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kG。

3、严格控制开挖段纵向放坡的坡度,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并要时刻注意及时排除流向土坡的水流以防止土体滑坡。

4、加强地面的排水设施管理,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避免地面的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

5、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

6、加强对坑底积水的处理,派专人24小时值班抽水。

7、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订以下应急措施:

8、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砂袋、松木桩、钢筋、钢管等。

9、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坑壁局部位移较大,已超过许可范围时,应暂时中止挖土,采用钢管或钢管索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斜撑,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以减少主动土压力,也可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0、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立即抢做垫层,并把片石垫层铺设至紧靠基坑边,如此时发生坑内位移,应立即在坑内侧堆土或抛石,并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待稳定后,可采用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1、基坑排水:

1)为了防止雨天后基坑表面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盲沟,在基坑受力情况较好的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

2)坑外降排水:在基坑的外侧,沿坑边设置×mm地面排水明沟,内侧水泥砂浆抹光,集水井每隔20-30M设一只××mm沉淀池,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以保持施工期间的基坑干燥。

12、土方修整及基坑监测:

1)本工程基底标高较多,故在垫层施工前应有大量的土方修整工作。

2)土方修整采用人工修整的方式,为尽量缩短基底土暴露时间,应注意土方修整后垫层的及时跟进,承台砖胎模的及时插入,垫层砼的及时浇捣。

3)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设立基坑边坡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安全。

4)监测内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周围环境的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钉拉拔试验等。

1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1)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2)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3)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14、防止边坡失稳:

1)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1:1。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3)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4)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

15、防止桩位移、倾斜和承重结构的破坏:

1)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2)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7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