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老玩家看了可能会哭聊聊AMD处理器的来

发布时间:2023/5/21 17:38:19   

本文共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一名铁杆A粉的万字回忆录,表示没有时间看完的键盘侠可以直接跳到评论区来撕B!

往神州大地靠岸的Ryzen,被赋予“锐龙”的本土化名字,让不少A忠实粉丝欢呼雀跃!诚然,自从年AMD推出FX系列处理器后,有着浓厚中华特色的“龙”字命名处理器在高端市场销声匿迹。恰好这几年,是AMD高端市场折戟的几年。似乎,似乎AMD也有先见之明知道旗下FX的模块化架构注定打不过对手,而让“龙”字偃旗息鼓,避免搞砸了自己招牌。AMD处理器MD

借着锐龙靠岸的旋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锐龙饕餮之开胃菜,回顾下AMD历史带有“龙”字的产品系列。CPU

开天辟地:速龙活跃时间:年6月23日至年6月

把时间拨回上世纪末,AMDK6-2在与当时II的竞争中取得了翻身,凭借着AMD3DNow!和超标量MMX技术,同时支持MHz系统总线,让全世界认识了AMD的实力。IntelPentium

第一代速龙:代号K7

AMDAthlon

到了年,来到了与Pentium竞争的时期。AMD第七代架构x86处理器正式面世,再次叫板Intel。在K7发布之际,AMD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代号作为型号,自然要想到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带作为代言。取自田径运动的“十项全能”(Decathlon)。第一款Athlon处理器于年6月23日首度亮相。

赋予了速龙的名字,开启了AMD与龙的不解之缘

当时AMD看到了Pentium处理器在中国以的命名加上当时的奔腾电视广告效应而变得家喻户晓,自然AMD也要为中国市场考虑想出一个本土化的好名字。根据Athlon的读音,取名“速龙”的谐音。自此,一个影响所有DIY玩家的名字面世。奔腾

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DIY玩家没玩过这种吧?

CPU

第一代Athlon处理器并没有后缀,而是直接带频率而代表型号,这与当时PentiumIII保持一致。首批处理器的频率介于到MHz之间,制程nm,其插槽为Slot-A,这种独特的插口是老DIY玩家的回忆。

显卡那样插到主板的CPU见过没?

与PentiumII的Slot1相似,但两款插槽并不兼容(反转度)。

当年AMD的1GHz里程碑广告

年11月29日,AMD推出了代号K75的nm制程Athlon处理器,虽然架构没有变化,但是先进的制程让提频降低了难度,频率介于MHz到0MHz之间。年3月6日,一个CPU历史里程碑的一天,AMD抢在Intel之前推出了1GHz处理器的版本,Athlon0,这可让自诩最强的Intel颜面何存,于是这事件成为了后来Intel不惜一切追求高频(NetBrust架构)的导火索。

值得铭记的CPU:Athlon0,不仅仅因为它的第一,更因代表了当年独特的设计

同时,Athlon处理器还创造了一个纪录,就是一级缓存的容量刷新了当时的纪录——分离的KB的2路关联缓存,还有KB的半速L2cache,加上当时频率都压制着Intel,更不要说AMD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传统了。所以第一代的Athlon是风光的。

第二代速龙:代号Thunderbird

年6月5日,AMD乘胜追击,发布了"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处理器,由其核心英文含义而被俗称为“雷鸟”。该系列的Athlon处理器以0.18微米工艺制造,并率先使用较为先进的铜互连工艺,但却使用了较为落后的陶瓷封装。

Thunderbird速龙回归针脚设计

此系列有MHz和MHz两种外频的型号,频率从MHz到MHz,带有KB的全速L2cache,使用SocketA接口,和Intel一致,抛弃了庞大的插槽,回归针脚。

这一代雷鸟的命名依然和上一代一致,即Athlon+频率数字。由于频率和K7的重合加上有不同外频,于是在0MHz后的型号还加了B或者C的后缀,以区分。

以前大家都用WCPUID这个目前已经不存在的软件来查看CPU信息

第二代速龙的性能依然和当年铜矿架构的奔腾III平起平坐,只不过当时Intel也不是省油的灯,后期推出了图拉丁架构的奔腾III以及在年年底推出了划时代的奔腾4来迎击略显落后的速龙。不过,由于为了扶持奔腾4上位,当时桌面版图拉丁奔腾III夭折了,可惜可叹。这也给了AMD研发下一代架构带来喘息之机。

问鼎高峰:速龙XP活跃时间:年10月9日至年12月

速龙XP,也就是AthlonXP的中文名。是在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基础上改进而来,前后共发布了Palomino、Thoroughbred、Barton三代的AthlonXP,还有Barton简化版Thrton,同样使用SocketA接口,却改用了更为先进的OPGA封装。并继K5时代后,AMD重新使用了PR值来标称性能。同时,当时还有速龙MP的产品线,只用于非DIY硬件领域,所以我们不多介绍。AMD处理器

第一代速龙XP:代号Palomino

对于频率与性能的理解,AMD与开始分道扬镳。前面已经提到Willamette的4开始了频率制霸的道路,而AMD的依然进行小修小改,推出Palomino的AthlonXP。XP的名字,蹭上了当时十分火热的WindowsXP的热点。IntelPentium

AthlonXP1+,到02年上半年的主流市场的主角

PalominoAthlonXP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采用MHz外频,带有KB的全速L2cache,依然采用SocketA插槽。该系列PR值为1+至2+之间,实际频率分别为3到MHz。

根据当年外媒评测,PalominoAthlonXP轻松灭掉高频率的P4处理器

集成超标量浮点运算单元的设计,兼容SSE指令集,让PalominoAthlonXP的性能让当时的业界十分震惊。因为人们第一次见识到Intel的中流砥柱P4处理器被打得如此的狼狈,即使后来Intel推出了nm制程的NorthwoodP4,在超长而且效率低下的管线拖累下,首发最高频的2.0GHz却被AthlonXP+打得满地找牙,除了商务应用,全部被AthlonXP技术性击倒。

PalominoAthlonXP的发热量让大家第一次认识到第三方散热的重要性

平心而论,PalominoAthlonXP是笔者玩DIY历史中第一颗印象最深的。说句题外话,当年看某杂志年的一期评测对AMD对IntelCPU全家族包围的性能压制,笔者还记忆深刻。从PalominoAthlonXP这一代开始,AMDCPU就被贴上性能良心的标签。不过由于当时nm制程面对越来越高的频率提升,PalominoAthlonXP唯一的不足就是那可怕的发热量。CPU游戏

PalominoAthlonXP开始划线破解倍频大法已经失效

顺便提一句,从Athlon开始的铅笔大法黑科技解锁倍频的方法,在PalominoAthlonXP这一代终于被AMD封锁了。虽然当时不断传出Palomino及以后的AthlonXP都能成功解锁倍频的消息,但是成功率不高,也有烧硬件的风险。于是,AthlonXP的超频逐渐往超外频靠拢了。但是,即使这样也依然不减其超频魅力,AthlonXP1+超频到2+比比皆是。不仅AMD,Intel也有历史首次实现超频幅度达到1GHz的CPU。那段时期,可谓超频的盛世。

第二代速龙XP:代号Thoroughbred

PalominoAthlonXP犹如脱缰的野马,脾气火爆。为了冷静下来,nm工艺愈发重要。同时,NorthwoodP4在nm的加持下,凭借着超长管线的特性,频率紧喷。“将勤补拙”的P4很快重夺性能领先地位。

得益于nm制程,Thoroughbred速龙XP的核心面积减小

年6月,AMD终于推出了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XP,采用了nm工艺,降低了功耗。不过内部线路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依然是KB的全速L2cache,与PalominoAthlonXP相比在性能上没有任何提升。

Thoroughbred速龙XP1+

不过纳米的工艺在初期遇到了困难,所以高频率的ThoroughbredAthlonXP大量铺货时间也是一拖再拖,直到年11月才大量上市低频率的AthlonXP1+与0+。

当时的MHz外频的Thoroughbred速龙XP超频能力不俗

ThoroughbredAthlonXP真正的实力,为B0步进版本。B0版拥有MHz和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1+至+之间,其中B0版的1+和0+只拥有MHz外频。正因为较低的外频,加上nm制程带来更低发热与功耗,使得这两颗CPU相当能超。

MHz外频的Thoroughbred速龙XP2+

AMD不变的架构带来的滞后,让走频率的4性能逐渐赶上来并超越

奔腾

由于架构没有任何变化,只靠频率提升的新一代ThoroughbredAthlonXP在与当时的动辄3.06GHzP4超线程处理器相比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过,凭借着AMD传统的砸价策略,低端的ThoroughbredAthlonXP杀入元以下价位,曾一度在零售市场上几乎完全压制住了缩水严重的赛扬处理器。

第三代速龙XP:Barton

“巴顿将军”来了!老DIY玩家的掌声在哪里?

“巴顿”速龙XP

第三代速龙XP也是最后一代速龙XP、也是速龙XP最后的辉煌。由于ThoroughbredAthlonXP的推迟,AMD在新核心的研发更加谨慎,待到nm更加成熟与产能更高时在推出。

巴顿的核心面积更大,就是因为内置了多一倍的二级缓存

年2月10日,Barton横空出世。依然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带有KB的全速L2cache,拥有MHz和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2+至3+之间。

巴顿可谓当时的现象级超频神器,当时的媒体还争相报道

其中,Barton2+,成为了现象级的超频神器。采用MHz外频的它,在不改变散热条件下,只需轻轻一点,MHz稳定超频到MHz外频,摇身一变变成Barton3+!中端的价格,轻松超频后性能叫板P4顶级产品。一时之间,满电脑城都是巴顿的回声。在速龙64出现之前,巴顿可是速龙XP最后的疯狂。

虽然增加一倍二级缓存,但是当时巴顿依然不敌超高频的奔腾4,只剩下性价比卖点

相比之下,由于Barton2+太经典了也太好超了,导致巴顿高端的CPU产品线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作为DIY玩家,WhoCares?

Thorton架构的速龙XP

此外,为了更新低端产品线,AMD推出了Thorton架构的速龙XP,在Barton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同样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拥有MHz外频,但只带有KB的全速L2cache,有+、2+、+三种型号。

性价比与超频两大特性,为AMD后续CPU发展埋下基调

总的来说,速龙XP,是AMD作为良心的企业形象的开始。性价比与超频性,让当时的DIY玩家玩得美滋滋。同时,面向用户实际应用的研发方向,也为下一代的处理器的辉煌,埋下了铺垫。

一骑绝尘:速龙64活跃时间:3年9月23日至8年5月

经过速龙XP时代的洗礼,让AMD知道单纯的性能竞争无法破坏庞大渠道与市场的根基,必须以底朝天的变革来带动整个市场的风向。抓住当时初露端倪的64位寻址运算,不同于Intel傲娇的IA-64的指令,AMD选择了兼容性极高的x86-64指令,从研发之初,就已经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