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市场 >> 聚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百强市大步挺
这段时间,威海高质量发展好消息不断传来:继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后,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三;环翠区接连入选山东省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和山东省工业强县;年度国家新增选的14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列其中,与百度、华为、阿里云等知名企业平台一道挺进“国字号”“尖子班”……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威海多方面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这些荣誉,既是威海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取得的不凡成绩,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是威海始终坚持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四年来,威海用精致的理念统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把产业现代化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根基,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做优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更高台阶,精致城市建设根基愈发坚实有力。 一组数字展现了四年来威海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到年底,全市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1.7%,其中,代表着产业现代化方向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9%。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8.5%,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逐步起势。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威海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68.77%,位列全省第一。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威海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提速转型。然而,几年前,提到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很多企业还是一筹莫展。如今,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数量达到98个,位居省内第一梯队,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项目实现了十条产业链全覆盖。 “这种变化,既来自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也是我市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的结果。”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四年中,威海通过建平台、强支撑、树标杆等一系列培育策略,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力军,产业集群是主阵地。在企业冲击新目标、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两个“双百工程”带动下,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勇当先锋,主动转型,一批骨干龙头、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茁壮成长。威达机械的钻夹头、威力工具的活扳手、银兴预应力线材的预应力钢绞线、华菱电子的热敏打印头、海马地毯的阿克明斯特地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威高集团医用耗材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0%……细数“威海制造”,“拳头产品”比比皆是。 威海产业集群特色优势愈发突出。去年以来,文登区汽车零部件、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高新区办公自动化设备产业集群获评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经开区东方智慧谷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南海新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省级试点。 变化,还源自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带来的新力量。四年中,全市上下注重存量里挖潜、增量上拓展,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抓在手上,努力在“谋”上下功夫、在“引”上做文章、在“建”上提效率、在“保”上尽全力,将精力向项目集中、重心向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向项目集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4月,德国独资企业、全球隐形冠军马夸特二期项目正式与威海签约,再次落户临港区,接连将一、二期项目落子威海,马夸特用5年时间与威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留住韩国三星,到引进美国惠普,再到吸引捷普、奎科、正崴,引来联想图像打印机项目,威海“全球激光打印机之都”的目标加速照进现实。
一个个大项目与威海“结缘”的故事激励着威海人不断奋斗。威海市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市共立项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8个。 如今提到威海,无论是捷普、惠普还是马夸特,这些多年与威海打交道的外资企业负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牵手威海,是正确的选择!”项目选择威海、扎根威海,既得益于产业集群实力,也归功于营商环境的提档升级。 四年间,威海产业集群的生态优势逐步显现,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高地。记者从威海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总量、投资额占比均超七成。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一批“威海经验”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简易办”等一系列“威海探索”实现“全省率先”。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结出硕果,威海连续三次入选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展现出更大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威海产业在不断登高的同时,产业能耗逐步走低,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清晰。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级。
威海的产业现代化,是传统力量转型与新兴力量成长并行的现代化。面向未来,威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化为实践动力,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努力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精致纪事 故事1 全球3台打印机就有1台“威海造” 日前,亿和精密作出重要决定:将研发中心转移至威海高新区打印机基地。眼下,研发大楼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预计下个月进场施工。 自年正式投产以来,亿和扎根威海四年间先后增资5次,完成了从打印机零部件制造向整机制造的华丽蝶变。显然,在亿和的整体布局中,威海砝码正加得越来越重。对此,亿和精密工业(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鹏的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背后的“秘密”:“你看,从公司的窗户就能看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直线距离米!” “米”,大大提升了企业成本竞争力。在打印机行业干了15年,黄鹏很清楚一台智能复合打印机,需要的零部件有过万个,占总成本的3.5%。产业链配套距离最短的单位物流成本,在28元到70元之间。如果一台打印机售价元,还挣不到30元,几乎到了无利可让的地步。 在威海,则为企业“扳”回利润提供了新出路。高新区打印机基地内入驻了美国惠普、美国捷普、富士康等世界强“巨头”,韩国奎科等30多家投资过亿美元的顶尖配套企业,多家供应链企业。美国捷普威海公司相关高管曾经这样评价:“中国许多城市有打印机制造能力,但并非都具备核心能力。有的只有墨盒产业链,有的只能做整机组装,能兼顾的目前只有威海,这里的产业链完整性、集中性首屈一指。” 环环相扣的产业集群闭环生态,实现物流距离以“米”计算,衔接时间精确到“分/秒”。在打印机基地内,1.5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布着打印机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一环,配件、成品装上手推车后,可以直接送到上下游企业,配套零件成本则不足1%。这意味着,面对相同供应链体系,一台打印机的成本,较其他产地至少低4至6美元。 来了不想走,不断追加投资的,不止亿和。如今,美国捷普将新上2条生产线,全力冲击百亿新目标。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会民看中的,除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外,还有贴心的服务。 “我们有5名工人需要解决住宿问题……”5月21日上午10时28分,洪会民在“高新区打印机基地” 类似的“立即解决”在 有个故事一直在美国捷普口耳相传。今年疫情期间,针对企业原材料、物流、防疫以及用工等问题,园区运营公司接连与企业开了30多次对接会,光是工作方案就写了16页,确保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正常生产经营中去。 现如今,在高新区打印机基地内,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得“老房客”或扩建新厂,或上马新项目,“新邻居”接连签约落户: ——上个月,群力精密喷墨打印机配套项目正式签约,项目负责人陈盈瑞直言:“选择威海,根本不用犹豫”; ——正崴计划将威海工厂的产能再扩大一倍,方案已初步确定,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 ——随着订单的增多,联想图像将新增多条生产线,以满足生产所需; …… 眼下,园区在建项目工地热火朝天,打桩机24小时不停歇。四年间,入驻企业每天都有新变化。威海高新区打印机基地也从23万平方米的产业“双创”示范基地,“长大”到如今的多万平方米,研发、生产、检测、认证等一应俱全,整机产量突破1万台。到年,整机产能将突破万台,实现全球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威海造”。 “现在,全球任何一家企业在实行打印机布局时,首先一定会考虑威海高新区。以后,提及打印机,世界就会知道中国威海。”高新区商务局副局长廉青松说。 故事2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一次深度“牵手” “大功率电源(涉密)、车载、全天候全环境使用,密闭狭小空间、无辐射干扰、高可靠性、可带动特种打印机、设计寿命超长,这样的产品天力能搞定吗?” “这样的产品我们已经供货了,客户非常满意。满意的不仅是产品,更信任我们的研发能力!”5月30日,面对新客户“抛”来的问题,威海天力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位世波的回答自豪而坚定。 成立于7年的天力电源专攻电源、电控产品,逐步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年,位世波有意拓展“赛道”,进军汽车电源领域,可步子却迟迟迈不开,“技术和人才,是压在眼前的两座大山。”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天力电源最终觅得了“好姻缘”。 彼时,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刚刚成立,作为“1+4+N”创新平台体系中的“4”其中之一,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正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 位世波记得,那段时间,常有部门工作人员为他安排“相亲”,其中的一位重量级嘉宾便是哈工大(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凡刚。 孟凡刚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能变换与电能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而这正是天力电源苦苦寻找的技术。 “很心动,但我们不想做‘一锤子’买卖。”在位世波的规划中,研发团队要成为“定海神针”,融入企业发展,和企业一道带领产业发展壮大。 “我们同样不希望延续以往那种项目制的形式,合作要保证产品不断迭代,技术不断更新,最终奔着占有很大的一个市场保有量的目标去。”孟凡刚也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一场对接会后,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一个公司,将企业的研发中心建在高校,把创新中心落在企业生产一线,联手打造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样板间’!”
年8月,天力电源的企业研发中心正式搬进哈工大(威海),与孟凡刚团队及哈工大(威海)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威海天凡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孟凡刚团队主攻研发和销售,天力电源主导企业生产和经营。这也是我市首次以成立企业的形式达成校企合作,蹚出了校企地合作的新路子。 深度“牵手”后,双方开始围绕天力电源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布局创新链,在西安和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各方高精尖力量的集聚,让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就与日本电装等客户签订产品开发合同,合同额达到2万元。 孟凡刚团队还成功开发出逆变器、冗余电源等产品,天力电源也因此获得了东风商用车、上汽大通、柳汽等商用车厂家的供应商资格。去年,天力电源顺利完成了冲击营收10亿元的目标,年增长率一举超过40%。 订单的快速增长需求,也带来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天力电源启动二期厂房建设,为车载电源系列产品设置专门的生产线。 如今,坐落在天力电源老厂房向南不远处,4栋占地7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已拔地而起,刚安装的新生产线正在试生产。“投产后,将达到年产60万台套车载电源产品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预计新增2亿元,项目产品也将填补国内空白。”位世波说。 这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入融合,让位世波有了意外之喜。“人才难题也迎刃而解。”位世波说,过去人才难招,现在还没到毕业季,高学历的毕业生就找上门来。今年上半年,团队迎来了4名硕士研究生入职。 近年来,威海大力推进“三链”协同发展,不仅将重心放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链接”上,还聚焦企业在“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等创新链方面的需求,搭建起精准对接桥梁,将“三链”紧紧拧在一起。于是,像天力电源与哈工大(威海)“联姻”这样“三链”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眼下,位世波正谋划着,争取用3到5年时间让天凡电源实现科创板上市:“我们完全有信心建成集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车载能量管理设备领军企业。” ■数说四年
■说说心里话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习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威海高地 这四年,是威海沿着精致城市方向高质量发展的四年,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四年。四年来,威海瞄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重点打造十条优势产业链条,聚力培育“领头雁”,创新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构建“双百”强企方阵,通过加快培育新动能,转型提升传统动能,经济发展实现了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明显转变,“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3%,位居全省前列。 当前,我们正聚力向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迈进,让动能加速换挡、企业加快发展,推动“精致威海”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威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李瑞敏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威海高质量发展 过去四年,威海孜孜不倦、奋笔疾书,书写出具有威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做优做强,“1+4+N”创新平台体系不断赋能,“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创新品牌日益响亮……立足新发展阶段,威海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面向未来,威海要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阔步向前、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中朝着共同富裕先行区迈进。 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燕 蓄势新动能,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近年来,山东威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向着更高端的产业层次发展,构建起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核心产业板块,企业营业额翻了几番,这一切得益于这座开放、包容、有市场活力的城市,为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营造的良好环境。不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提供的贴心服务,都助力我们在智能制造之路上越走越稳。 未来,山东威达还将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新动能,深化智能化改造,希望通过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促进、带动威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威海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威达力量。 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玉峰 同频共振,发挥创新平台的最大功效 围绕重要产业集群,威海构建了“1+4+N”创新平台体系,每个平台结合各自特点特色,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还破解了一些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作为“N”平台之一,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医疗装备两个领域,已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3家,吸引了80余位高水平人才。目前正在布局免疫细胞治疗方向,推动威海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威海科技创新体系日趋成熟,但唯有产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发挥创新平台的最大功效。接下来,希望威海能在机制体制建设、政府和平台之间的角色定位、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孙世超杨彩明张萌刘玮然通讯员王力召/文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