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青岛建立起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发布时间:2023/3/30 18:23:42   

公里“地下管廊”:“一道”布局城市生命线

青岛建立起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入廊管线全面涵盖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和通信等,总长度超公里

“看不见的才最迷人”。

与我们目之所及且振奋人心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同频,如今,我们的脚下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城市进化——公里长的地下管廊网络逐渐向外铺展,愈发密集,正悄然改变着青岛地下的城市“生命线”,让城市的发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让细致经纬催发宏大城市格局的全新嬗变。

年4月,青岛入选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借着国家试点的春风,近年来,青岛城市地下盲点被不断激活,点连成线,线连成片,东至蓝色硅谷核心区,西至西海岸新区贡北路,北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经过超前布局、科学谋划,地下管廊网图上,已然实现多点开花。

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建成各类管廊达公里,其中综合管廊公里,缆线廊(主要为电力管廊)39公里。据悉,入廊管线全面涵盖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和通信等,总长度超公里。市级地下综合管廊监管平台也于年7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西海岸新区贡北路地下综合管廊通信舱

通过试点探索,当下,青岛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完善的综合管廊政策和标准体系,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建设和统一运维监管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多维化协调,全域化规划、综合化保障、多元化建设、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收费、统一化监管”的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经验。

“地下生命线”让城市更有韧性

如果说建筑的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框架,那么地下综合管廊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地基。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这些收纳在“集体宿舍”里的管线源源不断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可以说,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主动脉”,被誉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内外兼修’,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平稳安全运行和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油新华告诉记者。

从世界各国建设时序和发展规模来看,地下综合管廊19世纪发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法国巴黎,始建于年,是以排放雨水和污水为主的重力流管线系统,管网纵横,排污口、蓄水池众多。后来,通过在管廊内部敷设供水管、煤气管、通信电缆、光缆等,进一步提高了其利用效能。

聚焦国内,上海市于年规划建设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作为国内较早探索的城市之一,我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于年率先在高新区启动建设了5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并于年投入使用。

年4月,青岛入选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借着试点的东风,我市结合新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建设,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新机场等5个区域建设了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总长度超49公里,如今已全部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还紧密结合大型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新改扩建,因地制宜开展综合管廊建设。

前不久,一条全长约米的智慧化地下综合管廊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建成。拾阶而下,进入其中,视野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管线被统一“下地安置”,整齐有序的管线连接前后,一直向深处延展。据悉,这条综合管廊的断面分为电力舱、综合舱和燃气舱,标准断面8.6米×3.8米,配置了环境监测及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先进的安全防范系统和智能化通讯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掘路式管线检修,在宽敞明亮的地下综合管廊里,运维员们可以自如走动,找到问题并直接检修。此外,运维员们巡检后,会对当日运维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汇总,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和短板,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让“市场之手”牵动城市运行“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百年工程”,为保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制度体系的搭建至关重要。为此,我市自年以来,相继出台十几项政策和规范——颁布《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出台《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规划建设管理、收费等政策制度,构建起了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维—考核”制度体系,强化了制度保障。

此外,财政加大投入,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多项规范导则制定以及10余项课题研究,陆续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分区规划以及建设、验收相关技术导则,形成独具青岛特色的地下综合管廊规范标准体系。

“地下综合管廊把各类市政管线统一转入立体、集约的地下公共隧道,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但要从长远看、要从统筹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看。地下综合管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不能单纯由政府投资,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并使其成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5月1日施行的《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就明确提到,鼓励创新管廊建设运营模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运营。据悉,年以来,我市按照“市级监管、区级实施、公司级运营”模式,突出市场化思维,组建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引进大型央企参与建设,有效提高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效率。统计显示,我市95%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与此同时,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遵循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收费标准测算,并提出了符合青岛实际的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为供需双方提供价格依据,从而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实现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为地下综合管廊配上“智慧大脑”

雨果曾说过,地下管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这份智慧,一方面浸透在前期的规划和建造上,另一方面也浓缩在后期的运维和管理上。如何让“百年基业”的地下管廊永葆青春?在此方面,青岛也下足了功夫。

记者走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出管廊内各系统的运转情况,这里相当于管理综合管廊的“大脑”,可以远程监测和控制舱内设备。据悉,地下综合管廊内布设的多个摄像头和成千上万个各类传感器,如同“眼睛”和“鼻子”,可将各类数据实时传回监控中心,一旦管廊中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含量、温度、湿度等数据异常或者发生管道泄漏、雨水倒灌等紧急事件,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同时自动启动应急程序,开启通风、排水等设备,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地下综合管廊热力舱刘栋摄

与此同时,来自多个分控中心的数据,又会实时地传送到市级综合管廊监管总控平台。在青岛市级综合管廊监管平台上,会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各个分控中心的环境监测、入廊管线、故障维修、设备养护、报警分布等实时数据,做到全市管廊数据一张图,实现对全市综合管廊全天候、智慧化的统一运维监管,进而助力数字青岛建设。

“后续的运维业务则采用以‘集中监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借助管廊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管廊结构参数及设备设施安全状况,管廊运维管理人员根据监控系统提供的管廊信息统筹安排管廊的日常工作,对管廊内部及外部按照要求,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管廊运维业务负责人刘开地介绍。

眼下,随着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张隐身的“民生保障网”正在青岛地下变得四通八达,作为城市中“看不见的生命线”,如今,地下综合管廊已不仅是管道通行的“地下世界”,更是一座城市竞争力和前瞻性的有力佐证之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冰洁)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完成首个预制墩柱浇筑

银川路上跨主桥将于10月底通车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天气回暖,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施工现场机械隆隆、大干正酣。4月6日下午,工程首个桥梁预制墩柱完成浇筑,标志着主桥桥梁墩柱施工正式拉开帷幕,为快速推进项目进度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从青岛华通集团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静态交通”)获悉,在市住建局公用设施管理中心、崂山区城管局等部门支持下,工程建设正在全速推进,银川路上跨主桥将于今年10月底通车。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首个预制墩柱混凝土浇筑现场

“银川路上跨主桥采用装配式预制墩柱,桥梁建设也采用场外预制钢箱梁。”华通静态交通项目工程建设一部部长张厚喜说,项目创新采用装配式预制工艺,不仅提升了项目建设进度,也大大减少了对区域交通及周边居民的影响。张厚喜介绍,墩柱预制场于3月1日完成建设,在完成混凝土配比试验、模板拼装、胎架安装、实验墩柱浇筑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首个重达76吨的预制墩柱顺利完成浇筑。

目前,项目地下空间施工也在加速推进。立交区四个象限的地下空间规划了个停车位。目前位于海尔路东、银川路北的象限区域正在开展打桩工作,后续将开始向下开挖,正式进入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阶段。“项目地下空间部分的施工区域为回填区,地质、结构相对复杂,旋喷桩机难以正常施工,所以打桩之前需要先使用钻孔设备探测地质,形成引导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增加了工序、延长了施工时间。”张厚喜说,钻孔设备需要在预备打桩位置向下钻取十余米探测地质与引导孔,分析打桩区域是否有石块、混凝土块等地下障碍物,为旋喷桩机施工创造条件。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创新性采用立交区四个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地下交通中心,以“象限图”形式分布的4个新建停车场,将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井”字形地下单向车行环路。停车场将与青大附院东院区的地下空间和地铁5号线无缝衔接,建成后将形成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人行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交通中心。

项目管线迁改工作同样难度重重。“项目涉及一处千伏的高压线,我们需要协调各方先将高压线迁移,后期按市里要求再将其移入地下综合管廊。”张厚喜说,这处高压线是城市主要供电线路之一,施工期间不能出任何差错,以免影响电力供应。

另外,医院、商务办公楼、居民楼等,地下管线涉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8大类别约50余个分项,迁改标准、流程、规定等各不相同。“我们目前正在条分缕析推进管线迁改,以保障后续工程施工进度。”张厚喜说,项目部积极组织摸排,充分征求产权单位意见后再确定方案,目前管线改迁工作已完成约四分之一。

华通静态交通利用BIM技术,通过BIM建模、全过程三维孪生展示、全过程三维模拟数据管理等维度,为智慧工地建设助力,有效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加快设计、减少返工,达到绿色施工等目的。记者注意到,目前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四个象限的调流路段施工也已全面铺开,部分区域已经开始进行斜坡防护网支护。“施工地车流量很大,因此调流工作的原则是‘占一还一’,最大可能减小对现有交通线路、车流方向的改变。”张厚喜说,项目整体的调流路段规划与原本的行驶方向一致,预计在4月15日前后就能够满足路段调流所需的硬件条件。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是东岸城区“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东端衔接节点,是两条快速路相交的转换枢纽,同时也是崂山金家岭金融区对外出行主要通道,交通地位极其重要。由于靠近青大附院东院区,一直以来该路口的交通压力较大。我市结合区域实际及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论证,最终制定了在节点规划设计“两层苜蓿叶立交”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该项目总投资17.8亿元,总用地约42.4万平方米,预计年11月完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伟)

青岛日报年4月8日3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