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优势 >> 他是二战中的战神,2个看似平常的举动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除了将中国视作一块肥肉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将中国作为立足点,实施“南进”或“北进”的策略,南进就是依托中国为根据地,占领南洋诸岛,北进就是依托中国为根据地,占领西伯利亚。南进是由海军提出的,实施此战略面对的敌人将是美国,北进是由陆军提出的,面对的敌人将是苏联。就在日本国内争执不断各执一词的时候,一场战争却迫使日本不得不放弃了北进,全面采取南进。
年,日军在中国内蒙古的东北和蒙古国交界的诺门坎地区对苏联驻军进行试探性攻击,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意识到日军对苏联的野心,因此派遣了一个人,彻底粉碎日军的野心。
这个人,就是在二战中被称为“战神”的朱可夫将军。
朱可夫在年6月9日到达战场,到达之后,立刻便进行视察,对战场情况进行调查之后,便向斯大林请求征兵,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要飞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作战。斯大林满足了他的要求,派出了多人,坦克辆,装甲车辆,飞机架。
斯大林完全满足了朱可夫的请求,只有一个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日本人,不要让他们越过蒙古国。
尽管增援源源不断,然而这么多物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就位的,趁此机会,日军不断发起进攻,日军和苏军的比例约为3:1,双方各有优势,日军人多,苏军人少,但是苏军的装甲车和坦克比日军要多,再加上朱可夫这位名将的指挥,日军在苏军手下并没讨到什么好。日军伤亡惨重,也开始向诺门坎地区增兵,并准备于8月24日向朱可夫发起总攻。
朱可夫并未坐以待毙,他知道增援部队已经来了,但如何避过日军的耳目却是一个难题,日军在准备总攻,朱可夫也准备反攻,只不过,日军在明面,朱可夫在暗地里。
朱可夫只用了两招便让日军放松了警惕,并为之后的反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第一招便是摘掉坦克的消声器。苏军的坦克在敌人的阵地前开动,发出巨大的噪音,这让日军感到惊惶不定,警惕十足,但几日之后,日军很快便习惯了,以为这只不过是苏军的正常兵力调动。第二招便是假装自己在防御。朱可夫从国内调了十几个打桩机,每天在阵地前不断工作,发出“咣、咣”声。
这两招看似平常,然而与中国古代兵法中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谋而合,兵力调动为虚,物资增援为实,积极反攻是实,固守防御是虚。日军因此而以为朱可夫想要防御而不是进攻,就上了他的当了。其实朱可夫使用的这招,在《孙子兵法》中也有出处,乃是“瞒天过海”一招,将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麻痹敌人,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对敌人发起攻击。
年8月20日5点45分,天蒙蒙亮,朱可夫便指挥着手下的军队向日军发起反攻,架轰炸机配合装甲兵以及火炮,将日军驻地湮没在一片炮火之中,很多人非死即伤,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做了俘虏。日军伤亡和被俘人员达到了人,损失多架飞机,这一场战役也以朱可夫的胜利告终,日本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放弃了“北进”战略。朱可夫便在这场战役中奠定了他的地位,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因为这场战役改写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