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介绍 >> 蹲点报告一天到晚协调资源,产研院工地
为了确保施工进度,春节期间,山东产研院高科技创新园项目并没有停工,上百名工人一直在努力建设。疫情防控的良好态势、企业的陆续复工,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进来一辆车,已经消毒”
“提醒他们做好登记、带好口罩,还得再消一遍毒。”2月14日中午,三三两两的工人陆续进场,陈立山不时对门口安保人员说道。作为工地现场项目经理,陈立山负责位于济南旅游路的山东产研院高科技创新园项目南地块工地项目的施工,在这里,他已经工作3个月。
“进来一辆车辆,已经消毒”、“到8号楼现场来看一下”、“现场都要带好安全帽”……14点,工地现场人员已经紧张忙碌起来,陈立山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各个施工现场的情况汇报。
此时,两架塔吊在工地现场来回摆动运送钢板,打桩机、挖掘机机声轰隆,来来往往的工人干劲十足,道路清扫、捆绑钢筋、浇筑水泥等工作有条不紊。
这得益于工地的严格的防疫措施。“我们早上起来要先量一次体温,到中午再量一次。”陈立山说,项目上给每个工人配发了口罩、消毒液,并将其相关信息记录在案。此外,工地上卫生打扫和消毒也比以前频率更高,随处可见勤洗手、戴口罩等标语。
除此之外,工地上封闭施工,只留了东边一个出入口,不能随意外出,也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每个进出人员都要登记、测体温;车辆一律需要进行全面消毒。“早晨用一小时时间检查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消杀、工地进出情况等等,然后再开关于防疫和现场施工的工作会。”陈立山说,良好的防范,保证了工程的开工进展。
吃住都在工地
按照惯例,春节过后,随着工人进城返工,工地项目要大规模铺开。但不同于往年,受限于疫情影响,工人招不够,让陈立山感到了压力。
唐岩是陈立山手下的一名工程监理。作为一名项目监理,他具体负责项目8号楼临建道路施工以及10号楼的桩机运作的具体管理工作。疫情爆发后,大年初二,唐岩便被紧急召回项目工地。
“从门口的清扫员到技术工种再到特种工人,缺工约有一半”,唐岩管理着两个临建队伍,负责工地道路的通水、通电、清扫等工作。一般来说,一支临建队伍起码需要20个人,才能保证临建工程的有序进行,但眼下,他的两支队伍,人较多的一队有11人,另外一队9个人。
人不够,但工程依然得干。
像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一样,工地上的每道工序也有其固定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清扫、砂浆、打桩、焊接等工作专人专职,确保工序高效率完成。每道工序流水线的顺畅运营,则确保着整个工程项目稳步。
“这道工序没完成,下道工序没法开展,这些人便只能抽调到下个工序上去干。也就是说,一人须兼职干其他流水线上的工作。”每天在工地,唐岩需要指挥协调桩机、锚杆、喷面、支护桩、临建道路、标准化安装等多个工序。
“一天到晚盯着工地,确保现有开工条件下,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我们现在吃住都在工地,谁也不能回家”。
“目前先在济南周边郊区、章丘一带招到部分工人,先排查他们的出行经历、身体健康,才能来到项目工地。”项目如果达到建设高峰期,现有人员远远不够,但在疫情防控阶段,陈立山只能稳步前进,“先在省内、济南市周边寻找。”陈立山说。
企业复工看到希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随着项目进展,目前,整个工地项目需要12千米的管桩,用于打基础。为此,陈立山等人已经协调了两个星期,
工地所需的管桩一般都是从淄博、滨州几家工厂进货,根据疫情形势,年初八、初九,陈立山他们便前往淄博、滨州厂家,寻找货源。
幸运的是,淄博的工厂虽然没开工上班,但还有一批米的管桩存货,“正在办理相关的运送手续。”陈立山说,尽管第一车管桩即将运至工地,但一车仅仅50米的运量,让工地仍然吃紧。
管桩之外,工地上的砂浆、轻砖等库存也日渐告急。工地静压机、旋挖机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也是一件大事。
“一天到晚都是在协调各方面资源。”陈立山说,除了自己,工程项目部的物资部门、总部的物资部门也都在协调、联络资源。“最近联系了许多企业,他们都在办复工手续,”随着近期各大产业的陆续复工,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