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介绍 >> 银西高铁创造的吴忠速度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记者丁宝萍
年8月,吴忠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开建。该项目的建设,改变了整个宁夏没有高铁的历史。
银西高铁吴忠站内停车的四条轨道都已铺好。
作为宁夏首条高铁,银西高铁牵动了无数人的目光。中铁一局银吴客专项目部作为“先行军”进场施工,仅用24个月就完成了银吴客专YWZQ-2标管段35.公里,建设包含路基米、涵洞25座、箱型桥6座、特大桥2座、大桥5座、中桥1座和车站站场2座的攻坚任务,为银西高铁提前铺轨争得时间,成为中铁一局高铁建设史上工期最短项目,书写了银西高铁全线建设标段项目“八个第一”。
它的建设速度为什么这么快?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日前走进银西高铁施工现场,真实还原银西高铁创造“吴忠速度”背后的故事。
年8月19日,中铁一局一纸调令,从全国各地抽调30多名精兵强将空降银川,紧急召开银吴客专项目征拆现场动员会,吹响银西高铁建设“集结号”。
吴忠车站跨秦渠大桥。
施工中的吴忠车站跨秦渠大桥。
事情虽然已过去近3年,但提起那次抽调事件,中铁一局银吴客专项目一分部职工吕永江说:“当时,我还在山西参与中南通道项目,接到调令后,原本想着先回家安顿一下,没想到领导让我以最快速度赶往银川。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个项目一定是个大项目。”
和吕永江一样,中铁一局银吴客专项目总工程师苟引劳也是临时被抽调的。“第一天中标,第二天技术、管理人员全部到齐。当时,在会议室里,坐的都是高铁建设人才,一场团体大作战拉开了序幕。”提起那天,苟引劳记忆犹新。
人齐了,项目马上开工。作为银西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共用段——银吴客专项目只有24个月工期,而正常工期至少需要3年。如此紧迫的时间,在国内高铁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铁一局建设者们的全新挑战。然而,在施工中,一道道技术难题,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由于施工地为黄土带,土质松软,要想让银西高铁地基稳固,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地基加固技术。中铁一局与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先后到实地探勘,几经科学论证,最终采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螺杆灌桩地基打孔技术。用打桩机将螺旋杆打入地下20米深,再用混凝土一次性灌浆。
高高竖起的银吴客专螺旋杆灌注桩,成为支撑银西高铁的钢筋铁骨。
随后,在银吴高铁地基上,分布着饭桌大小的混凝土圆盘。这些圆盘实际上是“螺帽”,下面有20米左右长、直径40厘米的混凝土“螺丝钉”——螺杆桩。
“螺丝钉比钉子牢固。”苟引劳说,“同样的道理,螺杆桩比以往用的光杆桩更牢靠。它的下部像螺丝一样,紧密咬合土层,更好地防止地基沉降。”
经过数月不分昼夜的施工,筑路者在23公里长的作业区内打入8.5万根、万延米的螺旋桩,稳稳托起路基和桥梁,让这条高铁更加牢固、平顺。
第一道难题解决后,冬季随之而来。因天气寒冷,西北地区冬季不施工,但停工,意味着工程进度将受影响。怎么办?是向客观环境妥协,还是迎难而上?中铁一局银吴客专项目部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天大的问题,也得为高铁让路。
施工现场,项目部人员正在对标图纸,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
该项目一分部项目经理张彬说:“新浇筑的桩基必须要在10摄氏度以上温度才能迅速凝结。我们为桩基穿上用彩钢板搭建的‘保暖衣’,购置大量电暖气保暖,安装自动测温仪24小时测温。每天,大家都在盯着那个温度仪,只要温度一达标,我们就立刻施工。那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一条高铁下的一条心,他们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苟引劳说:“常规高铁浇筑技术采取传统提篮拱技术,工期要6至8个月。我们大胆采取大面积连续梁现浇施工技术,便于连续作业并对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为总工期节省了3个月时间。”
施工人员对桥墩进行养生。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的全体施工人员昼夜开工,废寝忘食,不断刷新一个个纪录:4天解决拌合站用地,7天完成制梁场临时用地征地,13天建成全线第一座拌合站,45天完成首片箱梁预制。随着新纪录诞生的,还有多项第一——全线第一根桩、第一个墩身、第一座拌和站通过验收、第一家试验室通过验收……项目部完成97%的施工任务量,多项指标夺得全线第一,安全、质量、进度均被树为全线标杆。
“由于工程量最大,刚进场时业主最担心的是我们能否按期完工。现在,业主对我们非常放心。”回顾那段时光,项目经理杨罡十分感慨。
从项目开工到目前,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工程公司宣传部部长陈晓和其他同事一样,回家探亲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连续几个春节,我们都是在施工现场度过的。年春节,项目部给施工人员家属买了往返的车票,家属们来到了吴忠。当时,我的老母亲、妻子和一岁多的孩子都来了。那个年,过得很特别,大家一起吃饺子、拉家常,很是热闹。一放下饭碗,大家就又一起出工。有了亲人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
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些操着不同口音的施工人员用辛勤的汗水浇筑着这片土地。烈日下,他们的脸庞黝黑,他们的嘴唇干裂,他们更没办法照顾远在他乡的亲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群人,我们吴忠人距离实现高铁梦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