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华铁应急研究报告工程设备租赁龙头,对标海

发布时间:2023/6/24 15:59:02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方晏荷,黄颖,张艺露)

核心观点及推荐逻辑

核心观点

建筑设备租赁行业长坡厚雪,公司各类设备保有量均处于行业前列。随着城镇化率和建筑用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海外市场表明建筑设备租赁需求将保持较高增长。21年中国设备租赁运营服务市场约0.9万亿元,渗透率约10%,FrostSullivan预计25年中国设备运营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CAGR+14.5%。公司持续扩大设备保有量,截至22年6月底,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超5.9万台,保持行业第二;地铁钢支撑保有量超过32万吨,连续多年位列国内市场第一;铝模板和爬架合计超万平方米。年中国设备租赁行业CR仅3%,低于北美市场56%的份额,我们认为公司深耕建筑设备租赁行业,领先同行的资产规模与项目周期全覆盖能力,将有助于推动收入规模持续扩张。

聚焦高空作业平台,全方位打造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1年/22H1末,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超过4.7/5.9万台,位于行业第二;21年/22H1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收入10.9/7.6亿元,19-21年CAGR+%,期间年均毛利率55.3%,收入/毛利占比由19年的8.3%/7.6%上升至22H1的52.5%/51.6%,是公司的主要增长点。在设备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FrostSullivan预测26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将达万台,21-26年五年CAGR+23%。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每年新增约2.5万台高空作业平台设备,公司市场占有率将由21年的15%上升至24年的18%。截至22H1,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租赁网点突破个,同比增长%,我们认为网点布局加速有助于公司降低运费、提升服务效率。

轻资产模式降低资产负债率,数字化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公司通过轻资产模式引入外部资金方或资产闲置方,能够有效解决建筑设备租赁行业依赖大规模资产投入的劣势,但对管理运营能力要求较高。年至今,公司已与热联集团、徐工广联、苏银金租、东阳城投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采用轻资产模式提升管理规模。截至22年6月末,公司来源于轻资产模式的转租设备约台,占比超过11%,资产价值超过8亿元,21年/22H1创造收入约1.2/0.7亿元。我们认为轻资产模式的加速落地有助于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贬值风险,公司有望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降低对一次性资金投入的依赖。同时为提升管理能力,公司数字化进程加速,截至21年末公司高空作业平台中后台设备管理效率提升35%,电子签约比例提升至99%,出租率提升至85.7%,领先同业平均水平。

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我们认为围绕数字化与轻资产提升运营效率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市场对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的规模扩张均有较高的预期,但规模扩张的同时对资金筹措、设备运营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公司客户群体、设备保有量、出租率、数字化战略、轻资产模式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公司在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竞争中的优势,19-21年公司验证了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高出租率和收入高增长,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小幅改善。

下一阶段我们认为数字化和轻资产将是公司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渠道:1)数字化系统有助于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核心资产出租率,公司基于与蚂蚁链的合作,通过自主研发的T-box收集设备数据,借助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可信设备追踪体系,打通设备租赁产业链;2)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是重资产行业,轻资产模式有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典型项目的落地将是推动公司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的重要信号。

市场对海外租赁龙头的经验研究与比较存在不足。市场主要从海外租赁行业规模以及URI等龙头的财务数据方面探讨成长逻辑,未进行详细拆分。我们在本报告中,一方面梳理了北美建筑设备租赁市场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剔除了并购对URI收入的影响,并以年为基数,重新计算了URI在-年的收入,认为其内生收入增速与行业增速相当,而外延并购成为其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驱动力。且URI在保持规模扩张的同时能够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年以来综合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EBITDA利润率稳定在40%以上,净利率自年以来稳定在10%以上(除年因疫情为9%)。而公司年以来通过外延并购,也实现了类似的规模和品类扩张。

专注全周期服务,聚焦建筑设备运营

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为核心,推动数字化+轻资产转型。华铁应急自年设立以来,主要从事设备租赁业务,现已发展形成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服务、建筑支护设备租赁服务及地下维修维护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地铁/民用钢支撑、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爬架)等。截至H1,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超过台,运营中心突破家,规模保持行业第二;公司地铁钢支撑保有量超过32万吨,连续多年位列国内市场第一。经营模式上,公司以租赁为核心,打造“渠道+运营+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深耕城市运维领域,位居建筑设备租赁行业第一梯队,年开始重点布局高空作业平台,巩固建筑支护设备租赁业务,并积极开拓地下维修维护服务,连续斩获/年中国高空作业设备租赁商10强等殊荣。

通过多元化并购与设立子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年,公司通过设立浙江大黄蜂、收购浙江吉通(未上市),布局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服务及地下维修维护业务。年以来,公司先后收购浙江恒铝(未上市)、浙江粤顺(未上市)和湖北仁泰(未上市)剩余部分股权,进一步拓展建筑支护设备租赁服务业务。今年8月,公司对大黄蜂控股(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丹峰控制的公司)非公开发行3-6亿元事项已获证监会通过,若发行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持有公司的股份将进一步上升。

收入、利润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领先同业。年公司收入26亿元,-年CAGR+50.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4.65亿元,-年CAGR+34.4%/+43.0%,经营租赁服务成为主要增长动力。22H1公司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35.7%;实现归母净利2.5亿元,同比+27.0%,疫情影响下仍然延续了增长态势。自年公司进入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以来,业务发展迅速,营收及毛利占比保持提升。22H1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实现收入7.6亿元,同比+99.2%;实现毛利3.4亿元,同比+79.1%。年以来,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50%以上,归母净利率维持20%左右,盈利能力高于同业水平,我们认为核心在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运营周转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但整体营运能力持续改善。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可比公司,年以来稳定维持在1.5次左右,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有差异,公司此前业务集中在回款较慢的建筑支护设备租赁。自年公司进入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以来,应收账款周转率小幅上升,未来随着该部分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望持续改善。

根据公司年报,年公司已实施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线上管控,在CRM系统中添加应收账款模块,加强过程管控与节点提醒,为催收人员提供数字化赋能,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并组建了专业的催收团队和风控部门,制定了系统性全方位催收体系等多项改善措施。年公司建筑支护设备板块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上升13.49%,实现了单年度回款额新高。此外,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也低于可比公司,但年以来随着高空作业平台收入占比提升,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营运水平逐渐改善。

资本结构逐步优化,ROE稳定上升。-年,公司资本结构逐渐趋于优化,短期借款比例逐步下降,资产负债率维持50-60%之间。-年公司ROE从2.85%提升至14.14%,年与同业相当。公司所处行业为重资产行业,且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公司已加快实施了轻资产和数字化战略。年至今,公司已与热联集团(未上市)、蚂蚁链(未上市)、徐工广联(未上市)、苏银金租(未上市)、东阳城投(未上市)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采用轻资产合作模式改善营运水平,有利于驱动公司ROE的上升。

设备运营万亿大赛道,渗透率提升促行业新旧转换

中国城镇化水平较欧美国家依然偏低,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建筑业设备租赁需求有望加快释放,年设备运营服务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22-25年CAGR+14.5%。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率接近70%、建筑工人用工成本继续上升、地产建筑行业去杠杆,建筑设备租赁渗透率有望加快渗透,且从URI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城镇化率持续发力,建筑设备租赁渗透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过去五年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名义GDP由年的74.6万亿元增加至年的.3万亿元,CAGR+8.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8万元。另一方面,年中国城镇化率64.7%,相比于欧美国家75%以上的水平依然较低。

建筑业市场空间广阔,相关设备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受益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建筑业产值稳健增长。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29.3万亿元,FrostSullivan预测年将增至37.0万亿元。作为建筑业的上游行业,中国设备运营服务提供商现阶段渗透率较低,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年约为10%,低于北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年的平均渗透率66.3%,年中国设备运营服务市场规模亿元,FrostSullivan预测年设备运营行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1-25年CAGR+14.5%。

我们预计随着建筑业转型升级,中国设备租赁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1)房地产和建筑企业去杠杆背景下,更多企业转向轻资产经营,以租代购将更普及;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3)专业化分工与供应链转型。

建筑工人供不应求,设备替代人工需求有望加快释放。以北美为例,美国建筑机械租赁市场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其后经历了两次快速增长阶段:1)-年行业初具规模,由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且行业集中度较高,年CR约为30%。该期间美国的城镇化率由78%提升至80%,建筑工人时薪由16美元增长至21美元,增幅33%;2)-年行业规模继续扩张,由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同期美国城镇化率由81%增至82.5%,建筑工人时薪由23美元增长23%至29美元。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年北美建筑设备租赁CR约为56%。高企的建筑业人工成本和持续提升的城镇化率成为美国设备租赁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受益于北美建筑机械市场的蓬勃发展,美国联合租赁(URI)于年创立,通过内生外延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设备租赁公司。-年,公司进入高频并购阶段,收入/毛利由年的4.90/1.49亿美元迅速攀升至年的29.19/10.89亿美元,截至年3月,美国联合租赁完成收购项目个。-年,公司进入整合调整阶段,并购速度放缓,叠加金融危机影响,年收入/毛利达到37.15/13.10亿美元的阶段性高点后,年下降至23.58/6.10亿美元。-年,由于公司并购单体规模增大,包括年完成收购当时美国第三大设备租赁公司RSC,收入/毛利由年的26.11/8.98亿美元增长至年的97.16/38.53亿美元,URI的美国市场占有率也由/年的7%/10%提升至年的16%。

根据URI年报,我们剔除了并购对其收入的影响,以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重新计算URI于-年的收入。-年,URI设备租赁收入(剔除并购因素影响)/设备租赁收入由3.9亿美元上升至11.8/82.1亿美元,CAGR+4.7%/13.6%。剔除并购因素影响后,URI设备租赁收入内生增速与行业收入增速相当,因此我们认为外延并购是建筑设备租赁行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另一重要驱动力。但从盈利能力来看,URI在保持规模稳健扩张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年URI设备租赁业务收入82亿美元,占整体收入的84.5%,毛利率40%,EBITDA利润率42%,净利率11%,均延续了近10年的高盈利水平。URI自年以来综合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EBITDA利润率稳定在40%以上,净利率自年以来稳定在10%以上(除年因疫情下降为9%)。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以来中国的建筑工人薪资处于持续攀升阶段。受人口老龄化和择业选择影响,中国一线建筑工人持续减少,由年的6万人减少至年的万人。受工人数量供应规模下降,中国建筑工人用人成本持续提升,从年元/月增长至年元/月,最近十年增幅94%。而随着地产和建筑企业降杆杆和需求收缩,客户对降本增效更加迫切,我们认为建筑工程企业将加快设备替代人工的进程。

安全环保促新旧转换,新兴业务场景扩展需求

除整体设备运营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外,华铁应急主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业务有望赢得更快发展。传统建筑支护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地下维修维护的安全和环保方面存在较多隐患,而建筑设备租赁业务由于引入更多新型设备、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强,能够提升建筑施工环节绿色环保水平和安全系数,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随着建筑运维后市场等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也将为建筑设备租赁行业带来新需求。

施工安全环保要求提升,新型设备运营持续放量

安全环保政策要求更为严格,产业迎来新旧动能转换潮。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要求趋于严格。在安全生产及建设方面,安全事故容忍度降低,现场安全标准和施工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在环境保护方面,碳达峰和碳中和下节能减排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传统工程设备需要在低碳节能技术、安全生产技术前提下进行产能升级,华铁应急等设备租赁服务商有望抢占先机,扩大新型设备租赁渗透率。

现有建筑设备和环保政策不协调,地下维修维护迎来应用新场景。目前在设备租赁服务领域三大方面存在新旧不平衡问题,并存在潜在的安全环保风险:1)建筑支护设备:传统混凝土支护系统与新型钢支护系统;2)高空作业平台:传统吊篮与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3)地下维修维护:传统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与新型工法。

1)建筑支护设备:支护系统指于地下或水下施工过程中,在基坑或围堰搭建的临时维护结构,用于保护工人及设备的安全。传统支护系统主要由混凝土制或水泥制造,且无法重复使用,每年造成行业数亿吨建筑垃圾的排放,与逐渐严格的环保要求不符。为满足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要求,新型钢支护系统市场份额正迅速增长。新型钢支护具有环保、安全、高效且可回收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并且防水性能更好,成型更快,能够有效提升建设效率并确保人员安全。

2)高空作业平台:高空作业平台指在一定高度进行作业使用时的可移动的机械设备,一般将两米以上高空作业且存在跌落可能下使用的工具都归类为高空作业平台。根据住建部数据,年高处坠落是导致我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的第一大原因,占比超过50%。从效率看,与传统吊篮等高空作业工具相比,如今高空作业平台更加灵活,能够显著加快施工进度、简化恶劣环境下施工进程;从安全性能看,高空作业平台能够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并保障建筑工人的安全。

3)地下维修维护:地下维修维护工程主要聚焦于微创、非开挖式施工,地铁、隧道、城市管廊、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大型基础地下空间施工项目均属于地下维修维护工程。与传统的地下维修维护工程施工技术相比,公司新型工法更高效、更灵活、造价合理、环境污染小,能够在保障施工质量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人力成本及造价、有效控制施工对地表的影响。

渗透多种建筑业务场景,业务多元化带来新需求

除传统的工程施工外,新型设备租赁正加快对建筑工程运维市场的渗透,民用、市政、工业、交通运输等多方面场景应用比例大幅提升。由于其设备更优良、更安全、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我们认为未来新型设备运营服务将会加快替换传统支护、高空作业、地下维修维护传统工具。此外,在农业、消费、文化旅游、娱乐等行业,建筑设备租赁亦有望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业务的不断多元化,也为设备经营租赁业务带来了新需求。

就华铁应急而言,公司钢支护、地下维修维护等业务主要受轨交、地下管廊等基建投资驱动,高空作业平台业务下游需求广泛,具备较强的挖掘潜力。传统业务中的铝模板和爬架与房地产投资关系较紧密,该部分业务主要由并购的子公司浙江恒铝、浙江粤顺和湖北仁泰等为独立运行主体。一方面,我们将三家子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相加,测算得到-年合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18.1%/18.1%/19.8%,均未超过20%;在公司华东核心市场疫情反复和地产信用风险影响下,公司铝模板和爬架业务22H1合计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2.2%,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

另一方面,公司并购三家子公司时均签署了业绩承诺与补偿,三家公司-年合计承诺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7/1.26/1.46亿元,其中年合计实现1.06亿元,完成率98.5%,主要是浙江恒铝未完成调增后的业绩承诺,浙江粤顺和湖北仁泰均完成相应业绩承诺。由于22H1三家公司盈利韧性较强,且随着公司高空作业平台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我们预计地产投资下行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较小。

公司看点:高效率验证强管理,设备规模优势显著.

看点一:高空作业平台规模第二,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

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扩张迅速,公司成长空间大。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销量由4.6万台上升至16.0万台,近五年CAGR+36.7%;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由6.5万台上升至37.5万台,其中租赁市场保有量由6.1万台上升至32.3万台,年租赁型高空作业平台占比86.2%。我们认为租赁是高空作业平台的主流商业模式,能够帮助下游企业保障生产安全、降低资金压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施工,公司作为前列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服务商,未来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基于高空作业平台建立了营销网络,并同步引入少量玻璃吸盘车、打桩机、蜘蛛车、蜘蛛吊等新型设备,以满足各种环境下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需求。高空作业平台在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装饰、后续维护等场景广泛应用,能够覆盖建筑项目全周期,实现多品类设备协同发展。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逐步拓展,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年高空作业平台经营规模翻倍,收入、毛利齐增长。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增速较快,-年,公司营收/毛利分别由1.0/0.6亿元提升至10.9/5.7亿元,近三年CAGR+.6%/+.6,营收/毛利占比由的8.3%/7.6%上升至H1的52.5%/51.6%。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营收/毛利实现翻倍,同比增长.3%/.4%。我们认为随着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第一梯队的位置,建立品牌效应,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出租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设备管理规模已居全国第二。从出租率及租售比情况来看,根据ESCG年度调研报告,-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出租率由73.6%提升至81.3%,21年租售比30.0%,且ESCG预计未来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售比将进一步提升,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售比将达到35.0%。-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出租率分别为78.6%/85.7%,领先行业平均出租率74.3%/81.3%。从设备保有量来看,根据Access50的统计,截至年6月底,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超台,较年末新增约1台,仅低于宏信建发的台,稳居国内高空设备租赁第二名。

我们测算年公司市场份额为15%,较年上升5pct。我们认为公司进入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年份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资产管理效率优于同行,管理设备规模增长迅速,年公司管理设备规模已占据国内第二,后续将继续扩大设备管理规模。

轻资产落地加速,高空作业平台多种模式并进。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属于重资产行业,收入与投入设备密切相关。-年,随着公司年进入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及资产规模的加速增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38.3%攀升至61.3%。为降低公司在提升资产管理规模时对资金投入的依赖,公司加快推进轻资产模式。年公司和热联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热联华铁,双方分别持股49%/51%。由公司负责租赁设备管理和运营,热联集团负责筹资和购买设备,双方约定三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购买设备。热联华铁于年3月正式运营,年实现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22H1实现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

借鉴热联华铁的轻资产合作经验,公司在高空作业平台重点推进“转租”模式,由资金方或设备闲置方负责出资购买设备,并以一定价格转租给公司,由公司进行二次出租。年4月,公司与徐工广联达成轻资产合作,涉及金额达5亿元,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运营管理、转租等形式。年6月,公司与苏银金租举行经营性租赁业务签约仪式,进一步开拓轻资产合作。截至年6月,公司转租设备台数超过台(其中徐工广联合苏银金租分别新增转租设备/台),占比超过11%,资产价值超过8亿元,上半年累计实现营收超万元。

年8月,公司与浙江省东阳市国资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工程设备产业形成深度合作,探索设备租赁产业数字经济新模式。9月2日,公司公告将投资万元(占股49%)与东阳市城投设立合资公司,计划未来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15亿元。我们认为轻资产模式的加速落地有助于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资产贬值风险,且轻资产合作模式有望复制扩展到公司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推动公司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和收入规模扩张。

看点二:产品线丰富,中小客户占比高

具备项目全周期覆盖能力,满足多元化需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与轻资产拓展设备品类,主营的建筑支护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和地下维修维护三大业务板块覆盖建筑项目全周期,可应用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装饰、后续维护等多个场景。此外,公司的地铁钢支撑、民用钢支撑、伺服轴力系统、打桩机等产品均适用于地下维修维护工程,高空作业平台、铝合金模板、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的应用场景高度重合,有利于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设备租赁服务、提升单个客户价值。公司能够提供设备安装、维护、租赁设备方案设计、配件销售、设备翻新等衍生配套服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设计方案提高客户粘性和服务竞争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我们认为综合性、多元化的租赁服务能够推动业务有效扩张,绑定长中期客户群体,加速拓展城市运维。

网点布局加速,中小客户高占比提升营运能力。根据公司半年报,截至年6月,公司已在北京、郑州、南京、杭州等全国重点城市设立50余个大型仓储基地,运营中心突破个,同比增长%,覆盖全国余个城市。我们认为密集的网点布局有助于降低运输费用、提高服务效率,是增加客户粘度的重要支撑。公司重点拓展中小客户,建立品牌效应,增加客户粘性和回款率,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截至年底,公司累计签约客户超过6万个,其中,中小客户数量占比稳定在99%。-年,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实现增长.7%,营收占比下降16.2pct;公司整体应收账款风险可控,1年内应收账款占比均在6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年公司1年内应收账款占比接近70%,22H1占比达70.4%,账龄结构持续优化。

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情况看,-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由-11.3亿元上升至11.1亿元,奠定了公司正常运营与未来发展的基础,公司22H1经营现金流净流入5.2亿元,同比+5.2%。从收现比情况看,-年公司收现比不断攀升,由51.6%上升至76.9%,主要是由于公司客户以小B和C端为主,大客户占比持续下降(前五名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我们认为中小客户存在回款好、粘性强、租金单价高等优势,公司中小客户营收贡献占比的逐渐扩大,有助于改善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看点三:数字化赋能+激励到位,提升管理效率

渠道数字化持续推进,打开业务推广突破口。除继续推广线下网点布局,公司同时通过小程序、APP和服务热线等多种手段构建线上服务渠道,能够查询实时价格、在线下单、物流跟踪、报停报修等服务功能。“采购-设备运营-零部件管理”流程持续优化,数字化赋能提升平台管理效率。公司以高空作业平台为切入口,搭建了“擎天系统”,应用于设备采购、业务管理、设备管控、财务结算等业务流程,实现业务链条的高效数字管理。采购方面,公司擎天系统能够与生产厂商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采购全流程在线跟踪,并结合设备运行累积的数据优选产品及配件。此外,公司零部件管理从需求发起到处置报废也实现了全流程在线跟踪。

设备运营管理平台是工程设备租赁企业的核心,公司持续推进该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年12月,公司公告聘任前蚂蚁集团共享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彭杰中为公司总经理,并于年1月启动与蚂蚁链的合作,于今年3月18日发布了重要进展。公司已制定研发了线索平台、智慧仓库、轻资产等数字化平台,基于物联网IOT技术,通过擎天系统和设备ECU通信能远程掌控设备的实时定位、举升次数、载荷、剩余电量、开机时长等运行状态,并实现设备的上下电、远程开锁机、一键找机、云围栏等操作。同时通过对设备业务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更好地驱动一线业务决策,从而优化产品出租率、租赁价格与设备调拨决策,提升设备效益产出。

根据公司今年3月召开的“可信上链高机全场景生态发布会”,公司自主研发的T-box在线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显著提升,将IOT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可信设备追踪信任体系,推动数字化发展,未来有望助力公司在轻资产拓展、二手设备运营、维修保养标准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根据公司年报,截至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中后台设备管理效率提升35.0%,电子签约比率提升至99.0%,应收账款回款率提升20.0%,合同签约时间大幅缩短,体现了数字化对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从公司费用率看,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优于同业水平,基本维持在5%-6%左右;20H1-22H1,公司财务费用率/期间费用率分别由12.0%/35.4%下降至8.4%/23.7%;公司营运周期下降6.5%,由天缩短至天。我们认为数字化系统为公司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公司有望通过数字化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核心资产出租率,强化公司管理效率与运营能力。

激励机制全覆盖,助力公司持续发展。公司激励方案涉及中高层和店长,实施普通员工合伙人制,以利润或收入考核为主导目标实施激励方案。8//年公司分别授予董事、高管以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40/62/人限制性股票//万股,业绩考核均达标,目前已基本行权,均起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年公司还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授予/45人/万份股票期权。此外,公司探索形成了“商机分享-利益分成”机制,通过给予商机提供者一定比例分成,22H1线索平台共收到线索单,成功转化比例达32.1%,累计创造营收超0万元。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公司核心业务、技术及管理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助于维持经营的稳定性与积极性,持续提升公司价值,保障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