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赵远智原创丨悠远的托付济南黄河大桥的

发布时间:2023/2/13 15:32:49   
怎么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悠远的托付

——济南黄河大桥的前世今生

.

作者:赵远智

.

一千四百年前的引言

.

挺小的时候在课本上知道了一个叫李春的人,还有他建的赵州桥;那时候还不知道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是个什么概念,余年距离现在到底有多远。

时光蹉跎迅疾,仅仅几十年光景,一个人盎然的鲜活生命便蹒跚飘零出令人唏嘘的老态,年少时的张狂无忌骤然便让位于不露声色的老成持重,只是心为物役的当下生活,时有不绝于耳的惊悚骇人的讯息扑面而来,诸如一阵四五级的风掀翻了一座刚刚竣工的桥梁;一辆载重拖挂车令一座巨大的引桥坍塌于余兴未泯的庆典之际;一次惯常的地壳微动让一座投入数亿元的桥梁基座扭曲变形;夭折于襁褓中那些动辄数十亿、上百亿投入的桥梁,未满周岁、不足月份、甚至临世的哭声还未坠地……

每当此时,幼时记忆里那座犹如神助的赵州桥,连同那个隋朝普通工匠的简略身影,便会在脑海里迅疾清晰丰满起来——智慧的灵光、奇绝而又谜一般的才思,何以能穿透一千四百年凄风苦雨的世事沧桑,卓然耸立于天地间?

我们不解,历史也缄默无语。

好在我们还有一个故事可以告慰先人:

这个故事距李春很远,离我们却很近……

.

往事追想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暨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十四时二十分。

一条漂亮的弧线在济南东北方向亓家庄桀骜不驯的滔滔黄水之上划过,顷刻间便吸引了中国和亚洲的目光——它就是合拢竣工的济南黄河斜拉桥,一座改写了中国桥梁史并使其跻身世界桥梁建设前列的煌煌巨制。

如果兀然映入眼帘,相信每一个初经此地、环望大桥的人都会被气势磅礴的强烈视觉冲击所震撼:

耸立的索塔豪气逼人直冲云霄,数百根琴弦般的扇形钢索错落铺展,穿梭其中的车辆如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在上面跃动,二百二十米,这是中国现有桥梁及亚洲同类桥梁最大的跨度,也是改革开放之初齐鲁大地上一次意义非凡的腾跃。

应该讲,那个瞬间便是济南这座千年古城悄然抵临的大河时代了,只是岁月此后瞻前顾后的产生了些许的迟疑,没有承载托付着这座城市在宽阔的桥面上轰然而过……

.

除了青石板上的彻骨泉水、依依拂面的垂柳、远逝的文人骚客,济南,似乎还从未被世人这样翘望、打量、注视过。

这是一九八一年岁末的济南——千年古城大殿前铮亮的石阶、斑驳的朱漆大门、风雨剥蚀的墙壁、断垣隐没的齐长城,由于有了这座桥的飞跨耸立已恍如隔世。

其实,黄河斜拉桥最让人惊叹的还不仅是它的外形构造。一般人绝难想象大桥南北合拢后落差仅有三公分,这是一个令国际桥梁界专业人士倍感惊诧的数字;而当时世界最大的法国渤鲁东纳斜拉桥及美国帕斯卡肯尼维克斜拉桥的落差均在十公分以上。如果人们对黄河斜拉桥的赞誉惊叹中包含了这一不为常人所知的数字,想必搜肠刮肚搜寻到的誉美之词只有无语了。

在大桥建成不久的一次全国妇联大会上,作为桥梁设计者之一的万姗姗在会上成了被众人追捧的明星,甚至有国家领导人也竞相与其合影、约请吃饭。这也难怪,女土木工程专家在国内外屈指可数,而桥梁设计者更是凤毛麟角。一个举世瞩目的大桥还未竣工通车便获全国七十年代优秀设计奖,除黄河斜拉桥外恐无先例。这是作为设计者李守善、万姗姗的殊荣,更是那个特殊年代难以言喻的自豪。

一座桥是一个时代的丰碑,那是上溯李春赵州桥,绵延至茅以升钱塘江大桥、林元培青浦大桥昭示给后人的济世梦想。

桥,意味着纵贯沟通和跨越远行,意味着梦想和成功的付托承载,没有什么人工的建造能像桥那样融入自然且又传于后世。

济南黄河斜拉桥呢?

三十年前,我曾无数次徜徉在这座跻身世界八大斜拉桥之列的大桥上面,仰望索塔、触摸一根根钢索,来到河床,远观米的亚洲第一跨度,随后,便一次次敲开那些设计者、建设者办公室及家室的屋门,聆听探寻那些英名盖世英雄的出处,以致那些激扬无悔的泣说、那些隐忍哽咽的喟叹、那些热泪沾巾的绵绵回想,那些青春不再风雕雨琢的苍劲面容,仍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

沉疴缘起

.

说黄河斜拉桥不能不提及上世纪德国人建造的黄河铁路大桥和苏联人援建的十八空桥。

仅从桥址选择来看,近百年前的德国人、五十年前的苏联人和三十年前的中国人,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亓家庄至上游黄河铁路桥地带,河段顺直、水流平缓、两边滩地有宽阔的施工场地,是一处绝佳的桥址选择地段。

黄河十八空桥也称十八空闸,在黄河斜拉桥西侧不足百米处。

一九五九年初,征服了伏尔加河、顿河的苏联老大哥,雄心勃勃向世界宣布,将腰斩桀骜不驯的黄河,开创黄河规规矩矩为民造福的新纪元。

所谓“腰斩黄河”,就是为黄河改道。初衷是在上面筑起一道钢筋水泥的十八空闸,闸顶端宽五米可行车走人,下面也可拦洪泄洪。

苏联专家带领八万施工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黄河套。方元十几里到处是汽车、推土机、打桩机的轰鸣,到处是帐篷、彩旗和汗渍渍的青春面孔,远远望去宛如旌旗蔽日的古战场。

苏联人不会不知道黄河是一条汪洋恣肆喜怒无常的难驭之水,不知是视若无睹还是自恃不凡而故意为之。

十八空闸北面不远处就是一条废弃的黄河故道;自然的暗喻和昭示再清楚不过了。

指点江山的毛泽东说“一定要根治海河”,但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根治”和“办好”在语义精深的中国词汇中,表现的是两个相近却有着巨大差异的概念,这一点,对山川大地了然于胸的毛泽东异常冷静客观。

苏联人好大喜功无视自然规律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十八空闸没建完就拿着一纸调令草草收兵,而且偌大的施工场地上仅废弃的水泥、钢筋、木材,就可建成一座黄河公路桥。一九七五年济南建卧虎山水库,便是在十八空闸上拆卸的闸板……

半个世纪过去,驾车在今天的斜拉桥驶过,当年的十八空闸在桥西侧依然隐约可见。当时桥面距河底十几米,至年的两场大水便将河道淤平,眼下仅有三四米高的桥面还裸露在茂密的凄凄荒草中。

.

忧心的事还不止如此,始建于年的济南黄河铁路大桥和千年古渡口洛口的现状,也令有识之士如坐针毡。

没人怀疑这座建于清朝宣统年间的铁路大桥曾经的辉煌和军事战略价值。

列车驶过时那雷鸣般的轰鸣,相信会在人们记忆中印象深刻弥久难忘。三十年前,当黄河斜拉桥的决策者设计者还在为建哪种桥型冥思苦想时,发达国家只有爆破专家才对我们依然沿用的老迈沉重的T型构桥感兴趣了。这一点,视野超前的李守善、万珊珊再清楚不过了。

作为京浦胶济铁路交汇点上的大动脉黄河铁路桥,其重要程度从那些荷枪实弹卫兵警觉的目光中人们便可有所体悟。很少有人知道该桥有一个三十多人的养护班,常年为拥有12个桥孔、长度米、宽9.4米的大桥做刷漆养护。三十多个人一年只能刷一个孔桥,12年下来才能刷完全桥;等最后一孔桥刷完,最先刷完的第一孔桥又该刷漆养护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所以总能见到那些高悬在桥梁上的养护工,用同一个姿势送走四季、刷新年轮。斜拉桥则不必,不仅跨越能力大、主桥震动小、外形别致美观,且养护工作也可简便为两个字——清扫。

.

进入高铁时代的济南人,一定会对不堪重负气喘吁吁的洛口渡口记忆犹新。

除了铁路,济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出行以及和北面大半个中国的联系,似乎全部仰仗于这个肠梗般的雍塞渡口。

三十年前的中国,还在自行车上躬身前行。即便如此,每天仍有一千五百多辆汽车、数千辆马车人力车涌向渡口;汽车渡河平均时间要四五个小时,天气不好得一两天。除此之外,河面结冰不能摆渡,六级以上大风不能摆渡。想快速通过吗,绕道上游平阴大桥要七十二余公里,下游北镇要一百二十公里。平阴北镇二百里区间竟无一座公路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已远不是区域性的了。

肠梗着的远不是济南一隅。有资料显示,中国近百条江河上,亟需建斜拉桥的地方有三四百处,由于人们对斜拉桥缺乏认识,缺少有效成功的数据支持,加之国外搞技术封锁,不得不靠延续千年的摆渡甚至皮筏子过日子……

历史在抉择、呼唤,沐浴着晨光醒来的中国正在她迟滞的渡口焦急眺望;这时,有一对年轻人正应声走来。

.

抉择腾跃

.

先于黄河斜拉桥米跨度跨越黄河的是一位五十五岁的老人,时任山东省交通厅厅长,黄河斜拉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战争年代担任过工兵营长的他,永远信奉“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信念。此时的交通厅路桥规划设计院有两三位高工、七八个工程师、诸多技术员。没人想到斜拉桥设计重任会落在李守善、万姗姗两位三十七八岁年轻技术员肩上。

两位年轻技术员都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李守善,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万姗姗,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两人所学都是水港专业。除了专业知识,两人共同的爱好是文学、音乐,相近的个性是坚毅果决,一致的兴趣是不重复自己具有敏感的国际视野。不同的是,十三岁时,被镇压的那个国民党军人文书的父亲,那些在海外的亲属,一直让万姗姗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对他们再三的见面要求她全然不予理会;她受不了那些居高临下的怜悯。为表示对祖国忠诚,她将海外的来信逐一送给领导过目,以示天地昭昭的赤诚之心。当斜拉桥建成时,她欣喜万分的主动给国外亲朋写信要求见面,最想说出那句血泪凝结的话:共产党是相信我们的,没出去,我不后悔!

多年来,李守善和万姗姗承接了省内二十几座不同类型桥梁的设计任务,从东平大清河到益都弥河,从净跨最大的青岛中韩大桥到国内鲜见的大沽河斜拉桥实验桥,最终,在七十年代末的某个时辰又与黄河不期而遇;这一次,他们以技术员身份担当的是世界前列亚洲跨度第一的斜拉桥,日本成功的先例才一百多米少了近三分之一。行吗?两位年轻人自己在问,老厅长和决策层的人们在问。历史在忧心忡忡的迟疑中分辨着孰轻孰重;升帐的主帅可能弃逃,过河的卒子说不定直捣龙巢……

大战前的设计院一派静寂。

功成名就的有晚节可保全,骨干中坚有顾忌不想贸然行事,年轻的后来者无畏且敢于前行。这一切或许只是猜想,眼下老厅长首先要说服的是自己,是比自己承担着更多责任的省里领导。非凡的历史创造背后注定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观念意识碰撞、性格气质激溅,后人的评说常陷于肤浅粗糙而不能探其究竟。七十年代末延续的是共和国初创时的清纯人际氛围和价值趋向,些许的私念齿于示人更不可能形成左右事态的主流。即使如此老厅长和厅院决策层还是承受了空前压力;毕竟这是在举世瞩目的黄河之上建造亚洲跨度最大的斜拉桥,稍有不测,便可酿成大祸成为千古罪人。

.

最终让老厅长和决策层拍板启用两位年轻人的动因,我们想,除了他们扎实严谨的功底、过人的智慧才华、必备的成熟经验,一定还有一种稀有的东西——性格力量。

越是在高端技术领域,真正比拼决定胜负的,一定是这种助推点燃所有成功要素的力量。不然,在确定航天员最后人选的那一刻,为什么忽略的全是技术因素,首选的必定是平静安然的心理素质?带着两位技术员成功说服省里领导后的那一刻,老厅长对此已经深信不疑。

十九世纪初,法国某城市。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雏形)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忽然坍塌;没有地震也无强风,更没有重压和超载,笃信上帝的人们大惑不解。按现在的科学解释,原因很简单,就是计算不行、材料不过关。

至此,这一代表着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桥梁被人们遗忘了一个多世纪。

从这层意义上说,当年碰在法国人额头上的包,着实让一百多年后的两位年轻人获益匪浅。结构的复杂性将人工的演算淘汰成了历史。黄河斜拉桥的未知数太多,超静定达五十多次;五十个方程只能解五十个未知数,但黄河斜拉桥有一万多个未知数,再睿智的大脑灵巧的手都将一筹莫展。而当时两人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且济南也无计算机可用。于是他们赶赴北京上海,利用人家晚上时间恶补学习运算,并且设计出多个电算程序反复比较。在整个大桥设计中共出图三百三十四张,超出常规出图量近十倍。

大跨径斜拉桥的设计和传统设计不同,不是先作设计再选用施工方案,而是边设计便与施工单位共同拟定施工方案,并且将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取得的实际结果,与设计计算成果相对照,及时修改施工控制数据。这就是黄河斜拉桥合拢时,南北落差仅有三点一厘米,远低于国外的根本原因。

仅钻孔灌注桩一例,便可说明设计和施工的难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首先是钻机在河中的定位,就比在海上困难的多;因为在海中钻孔钻机受力基本相等,而河水中的受力则极为不均衡。加上当时所用钻孔船不是专用设备,八九十米的钻杆下去很难不出现摆动。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实践,才初步掌握了在卵石层冲击钻孔的规律性……

.

英、法、日、意桥梁专家疑惑地来工地参观,他们不相信已经远离世界经济科技舞台的中国人蛰伏了这么久,竟然一出手便使他们坐立不安。但科学无国界,良知还是让他们对黄河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啧啧称奇,认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李国豪也动情地说:“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

.

序跋之殇

.

白驹过隙,人生忽然。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伫立在大桥哨亭的武警战士不经意间发现,每年12月6日这天,都有一位颤巍巍的老人在桥上若有所思徜徉观望,后来才得知老人就是当年的施工队长,而这一天就是黄河斜拉桥合拢的日子。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当年那个激情澎湃的施工队长,也在风霜雨雪中一步步走成了步履迟缓的老人。

有一次,一位游客对大桥的不屑惹恼了老人,说不过人家他只好悻悻地转身离去,微驼的背影倾诉着如潮的酸楚和惆怅……

其实,游客的不屑不无道理。

诚如山东人的敦厚朴拙、诚实内秀,常在风光之刻言迟口讷、不能尽显倜傥潇洒一样,斜拉桥也留给后人诸多遗憾;作为一个有着艺术品质的世界前端桥梁,形式感也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斜拉桥将她最为华美的辉煌姿容,浇筑到了湍急水流下的卵石层、伟岸挺拔的索塔钢骨铁架中,却对最为直观的桥面内容忽略的如此让人心痛;缺少美感的简陋护栏、纤细单薄的照明灯,均难和气势奇崛的大桥浑然一体……

但,我们并不介意。斜拉桥陪伴我们已经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并且还将承载付托着我们走向未来。

诚实,才可相伴。我们拥有了斜拉桥,也就近乎奢侈的拥有了通畅和便捷,拥有了让人艳羡的踏实可靠,拥有了使济南走向世界的通达之路。

赵远智(男),原济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作家、编剧。其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飞天奖”、“金鹰奖”,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