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市场 >> 65年的扬州渡江桥是啥样老照片全程还原
渡江桥是扬州古运河上一座重要的桥梁,今年国庆节,渡江桥将迎来65岁生日,你可知道渡江桥当初是如何修建的?当年担任渡江桥建桥负责人的朱懋伟老人提供了一组当年建设渡江桥时的老照片,揭秘了渡江桥的前世今生。
自行设计建设渡江桥65年前建成通车扬州古运河段自唐时从黄金坝向南改道后,一千多年间从未建过桥梁。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扬州建了第一座跨运河的开合桥——通扬桥。随后,在上世纪的40年代,扬州籍理发师任大荣又捐款建了一座人行便桥——大荣桥。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批准扬州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驻地,为联通苏北各市县,年,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请上海华东建筑公司设计和建设了如今的“解放桥”。
年,扬州城市发展的雏形初步形成,大运河南被定为重工业发展区。而扬州当时的对外交通基本上集中在大运河南,特别是年国庆路到渡江路这条南北向主干道建成后,大运河成了阻碍城市向南延伸的瓶颈。与此同时,和运河南连接的人行便桥“大荣桥”也成了危桥,过往船只事故频发。因此,在大运河上架设南北向桥梁迫在眉睫。
“虽然那时候的十多年中,扬州建设了三座桥,但真正意义上由扬州在古运河上设计建设的桥梁是从渡江桥开始。”朱懋伟回忆,65年前,完全由扬州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渡江桥在国庆节这一天正式建成通车。在朱懋伟的家中,他至今收藏了一组当年建设渡江桥时的老照片,这组老照片真实记录了渡江桥从打桩、建设到通车的全过程。而在朱老收存的《一九五三年扬州市建设科工作汇报》中,也详实记录了渡江桥建桥的相关情况。
工期紧资金缺多靠人力完成施工建设朱懋伟介绍,当年26岁的他是市建设科副科长,组织上任命他担任渡江桥建设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市建设科工程师舒严华则负责设计工作。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扬州城市建设资金十分匮乏。年,解放桥的建设是由苏北行政公署直接投资,上海华东建设公司具体负责设计和建造完成的,而渡江桥的建设资金却需要完全由扬州自筹。“桥要建、钱要省,成了建桥的一个重要指标。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考虑资金成本,所以,当时对渡江桥的设计与施工建设真实动足了脑筋。在基础设计上,我们大胆创新,赢得了省建设厅总工的好评。选用桥的主钢梁时,则选择了南京一个美国公司遗弃的钢结构桥梁梁,这样既解决了急需材料,又节约了建设资金。还有,建成后的桥面先是木板的,两年后才换成了水泥的。”朱老回忆。
记者看到,在这组老照片中,当年从测量打桩、搭建脚手架、运送建材、施工建设、铺设桥面等等,很多都是靠人力一点一点完成,现场建桥的机械很少。“那时条件真是很艰苦,没有什么正式的机械。那时也还没有修闸,施工建设必须要在运河水流变大变急,也就是在汛期前完成。时间非常紧迫。”为了抢在汛期前完成桩基出水,参加建桥的职工们加班加点,星期天也不休息,经常泡在水里连续工作。“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是市长亲自到工地命令休息,大家才休息了一天。”朱老说,由于缺少机械设备,许多工程量硬是靠人扛肩挑来完成。建桥先要打桩基,他们从镇江请来一台打桩机打桩,结合人工打桩的方式进行。
还建了桥头公园大桥的细节设计受到好评扬州城南大运河段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纤夫拉船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撞船事故。“我们在建桥时特意在桥台下留了纤道,还发明了一个小装置在纤道装了转轴,让纤夫在过桥洞时利用它,既省了力,又减少了事故发生。这个设计得到了过往船只的一致好评,都说我们设计巧妙,心细,考虑周到。”对当年建桥的细节,朱老记忆犹新,“扬州是文化古城、园林城市,扬州人的审美也高,所以即使资金再紧张,我们还是设计建造了一座桥头公园。公园虽小,但设计布置很精致。那时很少有人戴手表,从美观与实用考虑,我们特地去上海买了精美的电子报时钟,安装在桥头公园,成为了当时扬州的一个地标。”
扬州人爱美、懂美也善于创造美,而这份爱美的心思不仅体现在渡江桥的桥型设计和桥头公园,还体现在很多的细节中。桥建好后,建桥指挥部特别将当年已毁损的扬州北来寺和重宁寺门前的两对石狮调来,分别安置在桥的两头作为装饰。“现在,北来寺的这对石狮安置在瘦西湖小金山门前,重宁寺的这一对则安置在大明寺门前。”
桥名有两个含意他选择通车那天结婚“为什么取名渡江桥?主要是有两个含意;一是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有一支部队从六圩出发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因此在建桥时,特别把渡江胜利纪念章上的图案放大刻在了桥栏上;第二就是市民渡江到苏南,这里是必经之路。所以,就命名为了渡江桥。”朱老说,渡江桥建成通车的那一天,也是他和爱人喜结连理的好日子。“65年过去了,虽然渡江桥已数次扩建,但当年建桥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如今,扬州古运河段建起了多座桥梁,这一座座现代化桥梁通向四面八方,让扬州通向了更美好的明天。(照片由朱懋伟先生家人提供)记者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