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市场 >> 小事被一百分贝打桩机惊醒,与各位同学共勉
年1月4日中午一点五十六分,正在午休的我,我又一次被施工队惊醒。
朋友圈和宿舍群当时发生了大地震。许多同楼的同学已经开始吐槽,段子手也开始甩段子了。又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听上去离谱,但怎样怎样也算正常」。必要的工程自然是要做的,大家都希望校区更好地发展。但在工作日午休时间,学生没有收到任何提前的通知,也不知究竟在做什么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噪声确实造成了一些困扰。今天中午突然很好事,想去做点事情——大家都是希望环境变好,其实还挺想试试看做点什么的。
事情发生在旁边楼门前不足十米的地方。工程机械是打桩机。作业内容是把楼前的水泥地破开。我到时已经没有负责工程的人员,只有一个操作员在驾驶打桩机作业。我首先选择用随身的设备测量了噪声,并简单录像。噪声的情况有违法的风险——室内超过50分贝,室外高达分贝。由于当时时间和条件的原因,我联系不到学校和施工单位的服务部门。
由于法律不是我的专业,我尝试去了解了一下有关的条文。理论上,这种情况似乎已经构成扰民,但认定事实需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基层施工人员只是执行作业,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似乎难免弱势。
我当时决定联系宿舍的物业公司。理由很简单,物业公司原则上负责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宿舍区自然也属于物业公司的工作范围。物业公司和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也会比较通畅,可以更容易地公对公解决问题。于是我通过宿舍群,和负责宿管工作的阿姨公开沟通,确认并反映了这个情况。
后来我去教学楼上课,听宿舍里的同学说,通过宿管进行的反映是奏效的,之后打桩机很快停了下来。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在群里收到了一条比较正式的回应,推测应该是物业公司的官方回应。事情愉快而顺利得超乎我的想象。
于是突然开始想。原来许多事情,如果没有做,就不该预设它没有用。在我们嘲弄公权力,认为「反映了也没用」的时候,是否每一个人都亲自去尝试过了呢?
一味戏谑并不能捍卫权利,「按闹分配」也不该是大学里的模式。
突然又想起,之前我们试图诉诸嘲讽,最终不了了之的许多事情,如果拿出一个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开诚布公的态度,真正地放到桌面上,该找谁找谁,是否其实是有可能解决的呢?甚至很多悬而未解的矛盾,甚至很多发酵成公共话题的校园事件,是否本可以换一种方式解决呢?就好像今天的打桩机,我并不幻想这种方式能永远地解决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拒绝预设这种方式解决不了问题——事实证明它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
青年人或许不应该自以为「看透了人间险恶」,就早早地对学校,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纠错机制失去信心,然后用嘲讽来自我开解。
我并不苛责评价冰箱要会制冷,但你至少要尝试着把冰箱门打开看看,然后告诉修冰箱的人,你看它不仅不凉,连灯都不亮。
甚至,我们可以拿出依据来,拿出可行的方案来,拿出合理合法的诉求来,摆在桌面上谈。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宣泄情绪的,我们所做的只是希望让世界更好一点。你看,冰箱的国家标准要求是这样的,这台冰箱没有达到,我们的建议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我以为,小到学校,大到国家,其实是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的。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只是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一点,那就不要害怕指出问题。既不预设所谓的立场,也不盲目支持或反对,就平和地看待这个不够好的现实,指出它的问题,然后努力想办法让它更好一点点。
我知道社会上有黑暗存在,我知道我们的力量有限,我知道仅凭我们拯救不了世界。但我愿意满怀希望地试试。而且许多像今天一样的情况,让我对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乐观。
我们常拿双一流建设来调侃。然而学校为什么要培养我们这些「一流」呢?我自己也不敢说自己完全脱离了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但如果我们这群人都没有能力,没有勇气,没有足够的希望与信念,去改善这个社会的未来,那么当社会上不够好的人和事出现时,当事情似乎没有人能够改变时,当有人宣泄情绪,高喊着「你行你上啊」的时候,又要指望谁站出来呢?
上就上!
面对世界的不完美,手持学问与本事,秉承法律与道义,一肩责任,一身风骨,无所畏惧。
——同学们,我们上!
---
更多阅读
夏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