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大胯阅读提示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且可用;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写在前面的话“家庭成长共同体”这个词是我杜撰的。但是如果再看一眼这个词,你可能就会笑话我了:“家庭”本来就是“成长共同体”,造一个“家庭成长共同体”不是多余么?但是,如果我们用“第三人称冷眼旁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词,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家庭成员之间仅仅存在着“血缘”共同体,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成长共同体”。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由于所谓的“代沟”存在,导致了:我们虽然相亲相爱,但我们却“残忍地”选择了“孤立成长”。究竟怎样正确地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正文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年12月8日,也就是20天前,我帮父亲开设了某写作平台;年12月14日,父亲正式开始写作,并发布了第一篇文章;父亲保持每天更新一篇文章的节奏,持续写作了14天,直到今天,也就是年12月28日。这14天的时间里,父亲在该平台取得的成绩斐然:文章曝光次数万次;文章阅读次数9.4万次;评论数量条。远超我自己的写作数据,让我感到更意外的是:他之前没有任何的写作经验;他之前不知道任何的写作平台;他之前不了解任何文章关键词的算法推送逻辑;……但是,他只用了15天的时间,就做到了一个甚至连“专业自媒体”都会为之欢呼的数据。父亲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是这个“意外”又怎么都不像是所谓的“天命”。对于父母,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可能依然康健,但是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在下降;他们只能做一些诸如带孩子、喝酒、钓鱼这类的事情;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在他们退休之后就停止了;他们和我们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代沟”;……一个早已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代沟”这个词根本就不应该是一种“隔断”。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一眼“代沟”这个词,就会发现:它似乎只能说明父母和我们不是出生在同一个时代而已;但是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包括书籍、音乐、文化……甚至是“独到的观点”。但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好像特别擅长遗忘,我们总是活着活着就会忘记一个事实: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是可以穿越时代的。但是,还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是:“后一个时代的人”很少能够亲身感受到前一个时代那“闪闪发光的东西”。但是,一旦“后一个时代的人”深入接触到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会倍加珍惜。往深了讲,这也是“历史”为什么有价值原因;往潜了说,这也是“老歌听不腻”、“好书翻不厌”的缘故。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能够发现一条很有意义的路径:父母是“上一个时代的人”,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原本,父母手中只能攥着他们那个时代“闪闪发光的东西”,站在原地“彷徨”;因为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逻辑,他们只是一个个体,几乎没有可以让他们把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出去的工具;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这样的工具,父母当中的很多人都渴望使用这些工具,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代的工具太陌生了,很多人都放弃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他们“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并且教会他们我们这个时代的工具的基本操作规则,他们就很可能绽放出巨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代沟”应该是我们这代人能够带领上一代人“实现现实穿越的桥梁”。甚至是:我们在给父母搭建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扬声器”,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广群体;是一个“打桩机”,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细分的群体;是一辆“高铁”,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远的群体。这带来的后果就是: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为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听到这个时代的“脉搏”;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续命”,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讽刺的是:那些整天抱怨父母已经“老了”的年轻人,却依然能够一边“抱怨着自己的上司已经老了”,一边又继续为“年迈的”上司打工。“和不同年龄的人共同协作”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能力,包括和自己的父母。从另外的角度来讲:给父母增加的这个新的维度,本质上是“两辈人共同创造”的结果;这个由不同时代的人共同创造的维度所体现的竞争力也会更强,门槛也会更高。门槛高到什么程度呢?你只要看看周边有多少同事能够耐心地指导父母使用手机,就知道这门槛有多高了,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但是一旦帮助父母跨过了这个门槛,就能让父母进化为了另外一个“全新的物种”:他们虽然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手里拿些“这个时代的工具”;他们虽然身处“这个时代”,但是手里拿着从“上一个时代”穿越过来的“闪闪发光的东西”。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维竞争力么?实际上,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的方法已经呼之欲出了:只要你的父母有韧性、有上进心就可以;我们只需要耐心观察他们有哪些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放大;发现了这种能力之后,我们先去学,把最繁琐的流程解决掉,留下最简单的部分交给父母;帮助父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