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桩机 >> 打桩机前景 >> 直击防汛救灾一线环巢湖大堤保卫战
长达一个月的强降雨,安徽巢湖水位连日处于高位,巢湖流域进入紧急防汛期。连日来,记者在环巢湖大堤上看到一幕幕部队官兵、当地干部和村民众志成城抗洪的感人画面。
奋战在巢湖大堤上的战士
部队战士:“不存在解放军克服不了的困难”
“连续作战,最困难的是什么?”
“没有,不存在解放军克服不了的困难!”
7月27日,负责安徽巢湖市滨湖大道烔炀镇田埠段的驻杭州某部队军官王晓飞告诉记者,接到参与抗洪抢险的命令时,部队还在沿海地区执行训练任务,93名解放军官兵立刻集结,奔赴多公里外的巢湖大堤。
这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大部分战士都是“00后”,第一次执行防汛抗洪任务。王晓飞说:“由于天气突变,26日下午我们接到紧急加高防风浪堤的通知,当时战士们已经连续在雨中奋战了12个小时。接到任务,战士们一刻也没有停歇,3个小时突击作战,把3公里长的防风浪堤又加高了半米多。”
王晓飞的脚在支援大堤前就有伤,连日在雨中作业,伤口扩展成了鸡蛋大小
记者看到,快速上涨的巢湖水位已接近岸堤,湖水不断拍打着岸堤。官兵们穿着雨衣搬运沙袋,有的直接扛在肩上,有的干脆抱着沙袋一路快跑,大堤加固进展顺利。除了部队官兵以外,堤坝上还有当地乡镇的干部、群众、志愿者、救援队等近人,共同将砂石装袋并整齐地堆放在堤岸沿线上,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干部:“我们一定要把洪水打败”
“当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年,您遇到过这么大的洪水吗?”
“没有,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洪水打败!”
嗓音沙哑、满眼血丝,7月27日傍晚,记者赶到合肥市中垾镇小联圩村时,村党支部书记祝业飞正在圩梗上的临时防汛抗洪指挥部召集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开紧急会议。
“防汛没有私情、不讲情面,到这个节骨眼,我跟大家就连‘情理’也不讲了。连续作战这么多天,大家很辛苦,但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松懈,否则前功尽弃,这次抗洪只能胜不能败。”
7月25日,与小联圩村休戚相关的东李河村圩堤发生渗透,久补不成。祝业飞主动向镇党委请战,他带队在渗漏处打好外围桩,再将大量石块投入其中,同时用打桩机将装满泥土的袋子死死压进石缝里,5个小时的奋战后,渗漏口开始变得平静,小联圩保住了。
00:14巢湖中垾镇小联圩村的早稻田已成为一片汪洋
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民兵高骆已经在长临河镇罗洪社区段的环巢湖大堤上奋战了二十多天。7月26日晚,大堤上的风浪突然加大,三四米高的浪花一次次拍向堤岸,已经轮班下堤的他又和30多名民兵火速奔赴大堤,打桩、挖土、装包、运送、压实,层层接力,硬是在5个小时里完成18格护栏杆的围挡任务,又一次守护巢湖大堤安然度过险情。
古稀老人:“身体中着呢”
“老人家,身体吃得消吗?”“身体中着呢!”
在风大浪大的巢湖大堤烔炀镇段,76岁的大程村老人程良文在抗洪抢险人群中格外显眼,装沙袋的速度一点也不输给身旁的小伙子。
本来村里分派给程良文的工作是巡逻,工作量相对较轻。可这几天,巢湖的浪突然高了起来,防汛工事吃紧,老人看着前来支援的官兵连饭都顾不上吃,供大堤用的沙包供应不上,也挽起袖子加入了装沙包的队伍。
合肥市中垾镇小联圩村的老人黄芝珍今年也76岁了。从自家房子走到小联圩的临时防汛抗洪指挥部需要近1个小时,记者遇到她时,她正撑着一支长竹竿从圩梗上走来,与同村66岁的荚春枝换班:“我负责的夜班从今晚六时到明早六时,每两个小时我要绕我们圩堤段巡查一次,看看有没有险情。”
76岁老人家黄芝珍(右)从家拐着竹竿历经泥泞近一个小时到堤坝边的值班室换班,她要值一夜夜班巡堤
抗洪的这些天,镇村干部带着突击队和前来支援的部队官兵一起打了五层竹桩,比平时宽了不止一倍。“我们59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祝业飞已经快一个月没有下过堤了。年轻人一个不落全上堤,连觉也捞不着睡。这是保卫我们自己的家呀。”说着话,黄芝珍撑开袋子给记者看,里面是一个简易的小板凳,巡堤走累了,她就坐下休息一下,“腿能歇,眼可不能歇,一个小水泡都不放过,不然这些天年轻娃娃们的心血就白费了。”
77岁的侯业堂曾经是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中派社区的村民小组长。汛情一来,他立刻报名参加村里的巡堤队。“我报名参加巡堤队时,村党支部书记考虑到我年纪大了,冲在一线不安全。我说我可是防汛元老级的人物,在堤上走了几十年了,虽然老了,但是经验丰富,一定可以胜任巡堤任务。”回忆起报名参加巡堤的场景,老侯乐呵呵地说。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众志成城保安澜,这些“劈波斩浪”的勇士们用坚实的臂膀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大堤,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丹丹郭少雅
制图:崔鹏家
监制:王澎;编辑:裴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