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机

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

发布时间:2022/8/24 19:51:05   

远古的水灾其实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山洪,专业一点是堰塞湖,大雨来临,水位上涨,当水压超过山石承受力,积累的大水立刻汹涌而下吞没沿途村庄、房屋、家禽、百姓,二是黄河沿岸,一旦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民不聊生。

当时的情况没有防洪大坝,更没有专业的天气预报,大水来一次,家园毁一次,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苦练游泳技术,确实别无他法。

搬到高山上居住更不现实,当时生产力低下,要在平原上找吃的,山路崎岖,没有交通工具,住在山上什么都不用干了,每天就爬上爬下。

因此,治理洪水成了远古国家的重中之重,给人给粮去治水。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治水也是一门学问,鲧治水就一个字堵堵堵,你说他有错吗?

没有,当时任何人没有经验,鲧也没有经验,更没有互联网可以查,只能靠试错来找到最佳方案。

鲧的智囊团也就是一群土著,大家一拍脑袋,这样可行,最多进化到做个简陋沙盘,试一试行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鲧能想到堵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去跳大神,故弄玄虚,骗吃骗喝。

至于鲧的儿子大禹后来治水用疏导的方式,其实也应该不是大禹想出来的,而是排除法,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鲧的方法不行,不能堵了,要疏导。

从这一点讲,最后治水成功,鲧也是有很大功劳,但一方面舜作为帝王在容错的包容性上不高,另一方面,鲧治水九年无功,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就这样鲧被推了出来当替罪羊,被斩首,让其子禹接替治水之位,立功为父赎罪。

舜杀了禹的老爸鲧,为何还要让禹治水,要知道禹治水率众二十多万,且全是精装劳力,武装起来可立刻变身精锐兵力,席卷天下不是问题。

这完全是因为术业有专攻,禹一直跟着老爸鲧治水,专业技术杠杠的,这里再次说明,鲧应该已经总结出来治水不能堵要疏通了,但他已经没机会了。

舜担心禹因其父亲鲧的事会产生异心,于是派大臣皋陶、伯夷名为辅佐,实为监督,时常敲打一下,否则禹再忙也不至于三过其门而不入,性生活都不要了吗?

康熙皇帝统领一个帝国,对外一会儿削三藩,攻台湾,一会儿打噶尔丹,发兵沙俄,对内还有党争,先是鳌拜,后是明珠、索尔图,货真价实的日理万机,结果照样夜夜笙歌,生了一百多个子孙,人形打桩机啊!

禹所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是因为当时的处境如芒在背,处处小心谨慎,治水更是不敢怠慢,搞不好轻者重蹈父亲鲧的覆辙,重者掉脑袋,不进家门是一种态度,向大舜表明,我真的尽力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情况下,大头都快不保了,那里还有小头的事。

禹治水殚精竭虑,翻山越岭测量地形,规划水道;调度各方,把各部落人员团结在一起;体恤下士,没有架子,不怕劳苦与百姓一起风餐露宿……

禹的职业精神和身先士卒让皋陶、伯夷深为折服,由监督变为鼎力相助,上下同心,历经13年,疏通黄河,禹之名,名动天下。

而在治水中,为了快速调动、组织和绝对执行,治水人员完全军事化管理,可以说此刻的大禹已经通过治水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手握天下精兵,人心归附,功高震主,而且这个功劳高到舜明知道是威胁都没有办法的地步。

书籍记载舜此刻感觉年事已高,年老色衰,精力有限,见禹天下折服,顺水推舟禅让于他。

实际上呢,天知道,我只知道曹丕篡夺汉朝政权自己当皇帝,表面上搞了一个禅让仪式,欲拒还休,演完之后,曹丕忍不住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意思说,我现在晓得禅让是怎么回事了,说得好听,其实还是强权为尊,人生如戏,禅让就是一出大戏。

曹丕对汉献帝的禅让拒绝了三次,不知道他是不是向搞禅让的大禹致敬,因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最惨的莫过于汉献帝,心里一万个草泥马,还要强装笑颜,退位让贤,真是宝宝心里苦,只是不能说。

大禹逼着舜禅让后,由于治水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了如指掌,继承大位后,确实对帝国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更改:为了应对松散的,各自为政的部落,他进行了有效的铁腕管理,一个字打,不服就干。

把不服的基本打服或打没了,禹在涂山召开天下大会,召集群雄,说白了就是看有没有人敢不服,敢不来,结果自然是全来了。

禹心花怒放,表面上则谦虚地发布罪己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德服人,这下天下归心,如屠龙宝刀在手,号令天下群雄莫敢不从。

折服群雄后,禹将天下划为九个州,青铜铸造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祭告苍天,宣誓皇权。

随即统一管理和考核,制定了每一州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每州的物品进贡,这是最早的税收雏形。

禹未雨绸缪,不想自己的亲人被杀,家人被流放,更不想将来被人要求禅让,大力栽培儿子启,启也是虎父无犬子,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打破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形式,开创世袭制,允许私有化,从而分化出阶级,建立了一个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奴隶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1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