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1、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桩身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50mm。2、抗压桩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D,抗拔桩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D.3、桩身成孔钻进入基岩后,每钻进mm应清孔分段取样一次;分析取样准备终孔验收.4、桩孔成型后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并应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5、4.1本工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水下混凝土.塌落度-mm.6、数量(1)支护桩:根,(2)工程桩:1#楼:根,2#楼:86根,3#楼:91根,4#楼:79根,5#楼:根,6#楼:10根,2#楼:地下室根,计:根。二、反循环设备:反循环工艺原理:泥浆由泥浆池流入钻孔内,同钻渣混合,在真空泵的抽吸作用下,混合物进入钻头的进渣口,经钻杆内腔、出浆控制阀,排泄到沉渣池内,泥浆经沉淀后循环使用。反循环:泥浆从管道的外面自然流入或泵入孔内,然后和土渣一起被抽汲到地面上来。三、反循环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一)桩位放样四、质量控制要点(一)桩位控制(二)桩垂直度控制(三)桩长度控制(四)桩入岩深度控制(五)桩底沉渣厚度控制(六)桩身完整性控制(七)桩顶标高控制(八)质量要求五、安全控制要点(一)泥浆池防护1、施工前对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技术交底。2、钻孔机械就位后,应对钻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钻机安设必须平稳、牢固;钻架应架设斜撑或缆风绳。3、由质安部配合电工定期对钻机使用电缆线进行检查,接头必须绑扎牢固,确保不透水、不漏电,挪移钻机时,不得挤压电缆。4、钻头提到接近护筒底缘时,减速、平稳提升,防止碰撞护筒和钩挂护筒底缘。5、对已埋设护筒未开钻或已成桩护筒尚未拔除的,加设护筒顶盖或铺设安全网遮罩。6、吊装作业指派专人统一指挥,参加吊装的起重工要掌握作业安全要求,其他人员有明确分工。7、吊装作业前严格检查起重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8、作业中遇有停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将重物落至地面,不得悬在空中。六、桩基施工员工作内容1、辨识桩位,根据放出的桩位点以及铺设的钢轨,确定新开的孔的桩号。2、按照图纸确定桩的直径、桩顶标高、轨面标高、吊筋长度、空灌高度等,如下图。3、确认机位的摆放以及打桩顺序,处理突发状况。(跳打桩位,混凝土灌注不下去后分析情况等)。4、识别岩样,确认是否入岩、终孔以及是否有夹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654.html